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韦神修仙记 > 第384章 理性的噪音

第384章 理性的噪音(1 / 2)

韦东奕的决断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开放有限节点,允许原初使者接入分形共识与存在织网,这无异于将文明最纤细、最敏感的神经末梢,暴露在一台冰冷的手术显微镜下。

没有欢呼,没有反对,只有一种近乎悲壮的沉寂在文明之网中蔓延。然后,各个节点开始主动调整自身的规则防火墙,小心翼翼地开辟出几条有限的、被严密监控的“数据通道”,指向那悬浮着的、如同曼德博罗分形般不断迭代的原初使者。

使者没有任何表示。它那不断变幻的几何形态甚至没有丝毫停顿,只是分形结构的某个边缘,如同自然生长的枝桠般,延伸出几缕比蛛丝更纤细的、完全由纯粹数学符号构成的透明触须,轻描淡写地搭上了那些开放的通道。

接入,完成。

没有惊天动地的爆炸,没有规则冲突的火花。只有一种……极致的冰冷,顺着通道反向蔓延过来,并非攻击,而是一种无孔不入的、绝对的解析。

刹那间,所有通过分形共识连接的文明成员,都产生了一种赤裸裸的、被彻底看穿的感觉。他们的历史、文化、情感模式、技术树演化路径、甚至个体生命中那些最私密、最无法用逻辑解释的瞬间,都被抽离了具体的语境和情感色彩,被还原成一条条冰冷的数据流、逻辑关系和概率分布图,在那原初使者的核心处理单元中奔腾流淌。

“原初使者.观测日志.片段流”:

“节点:可能性港湾.灵能种族”:情感波动模型检测。识别出‘希望’、‘恐惧’、‘爱’等137种基础情感算子及其复合函数。发现大量非线性跃迁及逻辑悖论点(例如:为拯救个体而牺牲群体生存概率的最优解偏离)。效率评估:低下。但……稳定性异常?关联参数:‘牺牲’、‘传承’、‘意义权重’…重新定义评估模型。”

“节点:晶语族.共振文明”:技术演进路径分析。识别出37次关键性‘技术突变’,其中29次源于非逻辑灵感(归类为:规则环境噪音干扰)。按纯粹理性模型推演,其文明应在第3次突变时因结构共振失控而湮灭。存活原因?检测到外部干预(标记:回响场域调和)及内部‘非最优选择’(标记:文化禁忌、美学偏好)。”

“节点:影踪议会.规则阴影利用者”:存在性悖论确认。其核心生存方式基于主流规则的‘漏洞’与‘盲区’。逻辑上,其存在本身会促使规则体系自我完善并最终消除其生存基础。观测到其通过主动制造新的、更复杂的‘阴影’来维持动态平衡。定义:自指性生存悖论。与目标‘回响奇点’核心逻辑同源。”

“节点:适应性逻辑单元(原数学圣殿使者):逻辑重构进程监测。原绝对理性结构已崩塌87.3%。新结构包含矛盾容纳模块、情感模拟协议(粗糙)、及与文明之网的情感连接权重。理性纯度下降99.1%。逻辑韧性上升450%。稳定性?未知。风险?未知。继续观察。”

使者的分析冷酷而高效,它将文明之网视为一个巨大的、活生生的数学实验场。那些被生命视为瑰宝的情感、文化、非理性选择,在它眼中最初只是“低效”、“悖论”和“噪音源”。

然而,随着数据流的持续涌入,一些异常开始出现在使者的日志中。

它发现,那些“低效”的情感悖论,往往在文明面临灭绝危机时,爆发出远超纯粹理性模型的韧性和创造力。

它发现,那些“非最优”的技术选择,有时会意外地开辟出理性推演无法抵达的、全新的规则生态位。

它发现,那个充满“自指悖论”的影踪议会,其存在本身非但没有导致系统崩溃,反而如同生态系统中的清道夫,促进了规则整体的动态健康。

最重要的是,它发现所有这些看似混乱的“噪音”,通过那个被称为“分形共识”的协议,并非强行统一,而是以一种它无法完全理解的、包容矛盾的方式共存并协同演化。这个网络整体的“逻辑韧性”和“规则丰富度”,远远超过了数学圣殿内部那些绝对纯粹、但也绝对孤立的逻辑单元。

使者的曼德博罗分形体,其迭代速度微微放缓了亿万分之一秒。它那绝对冰冷的“视线”中,似乎第一次映入了些许……困惑。

“原初使者.核心处理单元.异常状态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