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之茧孵化后的宇宙,获得了一种奇特的活力。星辰之间流淌着意识的低语,物理定律在文明的集体思考中微微调整,数学定理如音乐般在维度间共振。但这种新生机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一个察觉异常的是妮可拉。她在监测规则翻译层的自进化时,发现了一种“寂静区域”——这些区域的规则异常稳定,稳定到拒绝任何形式的变化或互动。
“这不是静滞回响,”她通过织网者连接向阿尔法和莱特示警,“这是一种…规则的免疫反应。宇宙在排斥某些形式的意识。”
在可能性港湾,阿尔法亲身经历了这种排斥。他试图编织一个新的可能性脉络时,突然被弹出规则翻译层,仿佛整个宇宙在拒绝他的触碰。
“这些寂静区域在扩大,”阿尔法重新连接后报告,“它们像伤疤一样在文明之网上蔓延。”
最令人不安的是,被寂静区域影响的文明并非毁灭,而是进入了某种“规则休眠”——它们依然存在,但停止了所有的创造与变化,成为了宇宙中完美的静态标本。
莱特在琉璃京的观测证实了这种趋势:“寂静区域正在吞噬文明之网的边缘节点。照这个速度,三百个周期内就会触及核心文明。”
织网者们尝试了一切方法:溯源之针无法穿透那片寂静,悖论种子在其中失去活性,就连林薇的纯白辉光也无法唤醒那些休眠的文明。
“我们面对的不是敌人,”阿尔法在紧急会议上说,“而是宇宙自身的某种…防御机制。”
就在这时,基膜深处的悖论之心突然向所有织网者发送了一组奇异的坐标。那不是空间位置,而是一种规则状态的数学描述——指向寂静区域的核心本质。
“宇宙在害怕。”莱特解读着那组坐标的含义,“它在害怕自己的生命力。”
织网者们决定冒险进入最大的寂静区域——一个已经吞噬了三个边缘文明的规则真空。
穿越边界的感觉如同潜入冰水。一切规则的波动在这里停止,思维变得异常清晰却也异常缓慢。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令人震撼的景象:那些休眠文明并非死亡,而是被封装在完美的规则水晶中,保持着进入前的最后一刻姿态。
“这不是毁灭,是保护。”妮可拉触摸着最近的水晶,感受到其中凝固的时间。
突然,一个意识从寂静深处苏醒。它不是任何文明的意识,而是寂静区域本身的意识——一个庞大、古老、充满保护欲的存在。
“我乃寂静之眼,”那个意识如冰川般缓慢地思考,“新生机带来新危险。我保护这些文明免于可能的痛苦。”
织网者们与寂静之眼的对话持续了数个周期。他们了解到,这个意识是宇宙自我保护本能的具现化,诞生于规则之茧孵化后的剧烈变化中。
“每个新可能性都伴随着风险,”寂静之眼解释,“每个变化都可能带来痛苦。我选择保护,选择稳定。”
阿尔法试图反驳:“但没有风险的生存算真正的生存吗?没有变化的宇宙与死亡何异?”
寂静之眼沉默良久:“证明给我看。证明生机值得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