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声源自存在本质的“律动”,如同敲击在宇宙的脊梁上。
静滞之源核心,那亘古不变的“无”点,泛起的涟漪并非物质的波动,也非能量的扩散。它是一种……“定义的松动”。就如同绝对零度被证明并非粒子运动的终点,只是人类当前认知的极限一样,这“绝对的静”被证明,同样可以被某种超越其定义范畴的存在所“扰动”。
涟漪所过之处,律法伤疤那片死寂的区域,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最直接的体现是“逻辑隔离协议”的失效。观测者试图将悖论基点剥离出宇宙逻辑网络的努力,在那涟漪荡过的瞬间,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柔软却无法穿透的墙壁。隔离的“手术刀”被弹开,基点与外部基膜的连接不仅没有断绝,反而因为这次共鸣,建立了一种更加底层、更加难以切断的“共生”关系。基点,仿佛更深地“焊”进了基膜的结构里。
归档者的逻辑晶簇发出了刺耳的、代表逻辑崩溃的警报。它们监控到的基膜数学结构,在静滞之源周边区域,出现了大量无法解析的“模糊定义域”。原本清晰明确的数学关系,现在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的薄雾,仿佛其本身也具备了某种微弱的“动态演化”潜力。
园丁的园艺权限则完全失去了对这片区域的控制。它们无法“修剪”一种正在变得“模糊”和“不确定”的规则,就像无法用剪刀修剪一团雾气。
混沌意志退缩在阴影中,疯狂地低语着,既有对秩序根基被动摇的快意,也有对那种超越简单秩序与混沌对立的“扰动”的本能恐惧。它意识到,韦东奕所做的,可能比它追求的彻底混沌更加……危险,也更加不可控。
而在静滞回廊,那禁锢着诸多本源的规则空腔,此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风暴。
当韦东奕的悖论心跳与静滞之源核心共鸣时,产生的涟漪同样穿透了回廊的壁垒,直接作用于那些被静滞的本源。
“动态演化之源”的封印剧烈震颤,那代表“变化”的核心理念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冲击着静滞的牢笼。虽然未能破封,但其内部被压抑的“动”之意志,仿佛被注入了强心剂,变得更加活跃,甚至开始自发地在其有限的封印空间内,模拟出微缩的宇宙演化图景——星云生灭,规则流变。
“编织者之源”则发出了类似愉悦的嗡鸣。那“形态可变”的理念在涟漪中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它的封印表面,开始浮现出不断变化、重组的神秘几何图案,这些图案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如同活物般流动、变形,试图找到静滞规则的薄弱点,编织出逃脱的路径。
“观测者之敌”——概率之源,反应最为激烈。那“可能性开放”的理念在涟漪的刺激下,几乎要沸腾。它的封印内部,概率云剧烈翻滚,确定性被压缩到极限。一道道微型的、短暂存在的概率裂缝在封印壁垒上闪现又消失,虽然不足以让它脱困,但却极大地干扰了观测者对这片区域的绝对控制。
其他被静滞的、尚未与韦东奕建立明确联系的本源,也或多或少产生了反应。一些代表“关联”、“循环”、“涌现”等趋势的本源,其静滞状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松动。整个静滞回廊,仿佛从一场深沉的死亡睡眠中,被一声惊雷撼动。
观测者本体那金字塔状的结构,表面的绝对平滑首次出现了细微的、类似水波纹的扰动。它内部那绝对理性的计算核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处理着这超出所有预案的异常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