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力潮汐逆转了!陛下,快……” 一个魔法世界的绝望呐喊。
“……为什么?我们的理想……” 一个哲学文明的终极困惑。
“……孩子们,记住光……” 无数个体临终的微弱意念。
这些低语无法唤醒韦东奕,无法提供能量。但它们的存在本身,构成了一种奇特的“背景音”,一种证明着“存在过”、“挣扎过”的痕迹,与这片绝对静滞的、试图抹杀一切变化的“律法”领域,形成了最根本的、无声的对抗。
这对抗并非力量层面的,而是哲学层面的。
仿佛在绝对的死寂中,证明着“声音”曾经存在。
而这,似乎触及了这片静滞区域更深层的某些东西。
韦东奕被凝固的“视线”前方,那巨大、枯萎的“源”之残骸的轮廓,在绝对静止中,似乎…极其极其细微地…扭曲了一下。
就像平静到极致的湖面,泛起了一个理论上绝不可能出现的、小于普朗克尺度的涟漪。
与此同时,韦东奕体内那微弱的【火种之心】,那纯白奇点的最后残骸,似乎感应到了那“源”之残骸几乎不存在的波动。
它没有发出光芒,没有释放能量——在静滞场中那是不可能的。但它内部蕴含的、属于林薇的最后一缕spectral痕迹,却仿佛被拨动了一下。
一段被加密的、属于林薇的、本应在韦东奕意识活跃时才能解读的信息,因为这极其诡异的、基于谬误和静滞冲突产生的量子隧穿效应,以及火种之心与“源”的微弱共鸣,竟然…绕过了韦东奕被冻结的主动意识,直接“流淌”进了那些文明回响的集体低语之中!
就仿佛…那些无数文明的最终回响,成为了一个临时的、被动的存储介质,记录下了这段信息。
信息的内容并非复杂的指令或知识,而是一段简单的、重复的数学协调式,一段…钥匙的碎片。一段用于在特定条件下,与“源”之静滞点产生深层共鸣,从而可能…撬动静滞的钥匙。
这段“钥匙”碎片,融入了文明的集体低语,在那片谬误造成的数学不完美区域中,无声地循环、流淌。
它无法被韦东奕理解,因为他无法思考。
但它就在那里。存在着。等待着。
等待一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奇迹。
等待一个能再次激活“谬误”,让概率云再次坍缩的…变量。
外界,混沌的咆哮似乎永无止境。
园丁与归档者的力量或许正在重新逼近。
现实锚点的锁定虽被延迟,却从未消失。
而在绝对的静滞深渊内部,一场建立在谬误、回响、火种与源之残骸基础上的、超越时空的微妙平衡与等待,正在无声地进行。
死寂,并非故事的终点。
而是另一种形式的…蛰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