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的山谷并非久留之地。林辰与瑶光稍作调息,便立刻动身。林辰虽伤势未愈,力量紊乱,但初步融合本源印记后,他对天地能量的感知敏锐了数倍不止,冥冥中能趋吉避凶。瑶光的太阴玄体对气机流转亦有着超常感应。
两人避开几处散发着凶戾气息的区域,一路隐匿行踪,终于在三日之后,找到了一处绝佳的闭关之所。
那是一条位于巨大山脉裂缝深处的隐秘地窟。入口被垂落的巨型藤蔓和天然幻阵遮掩,内部空间却颇为广阔,有地下暗流提供水源,更有一种奇特的“静心石”遍布洞壁,能有效安抚心神,隔绝外界窥探,实乃闭关潜修的宝地。
“此地甚好。”林辰仔细探查后,满意点头。他先在洞口布下数重得自青竹老人和星骸殿的隐匿、防御、预警阵法,又以新得的本源之力稍稍引动地脉,将洞口气息彻底与周围山岩融为一体,若非阵法宗师亲至,绝难发现。
瑶光则在洞内开辟出两间相邻的静室,以月华之力净化环境,布置得简洁而舒适。
一切准备就绪,林辰终于可以安心处理体内的“麻烦”与“机缘”。
静室之内,他盘膝而坐,五心向天。意识首先沉入识海。
那枚由源钥碎片与本源印记投影融合而成的全新印记,约莫指甲盖大小,形似一枚混沌色的种子,表面有无数细密到极致的符文如同星云般缓缓流转。它静静悬浮在识海中央,散发着微弱却至高无上的气息。仅仅是意识靠近,便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浩瀚信息与伟力,但也带来一种灵魂层面的沉重压力。
“必须彻底炼化,如臂指使,否则终是隐患。”林辰心中明镜似的。他深吸一口气,运转《源初经》总纲,将神识化作万千细丝,小心翼翼地向那枚混沌种子缠绕而去。
起初,神识细丝一靠近便被种子表面流转的混沌气流弹开、甚至湮灭。这本源之力层次太高,排斥一切外来意志。
林辰并不气馁,他谨守心神,以《源初经》那“衍化万物,复归源初”的意境去包容、去沟通。同时,他调动自身对星辰、大地、龙元、乃至吞噬、极寒等种种力量的感悟,模拟出种种法则波动,去“投石问路”。
这是一个极其缓慢且凶险的过程,如同凡人试图理解并掌控星辰的运转。稍有差池,便可能神识受损,甚至被本源之力反噬。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不知过了多久,当林辰模拟出自身对“空间”的一丝浅薄感悟时(主要得益于多次传送和星影步的修炼),那混沌种子微微一颤,表面流转的符文似乎与之产生了极其细微的共鸣!
有门!
林辰精神一振,立刻抓住这丝共鸣,将更多神识细丝附着上去,不再强行炼化,而是如同学生般,开始“阅读”、“理解”种子表面那些代表着空间法则本源的符文。
刹那间,无数关于空间折叠、延展、稳固、破碎的奥义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意识。以往对星影步、对空间传送的诸多疑惑,此刻纷纷迎刃而解。他甚至感觉,若能彻底悟透这些符文,徒手撕裂空间进行短距离瞬移也并非不可能!
但他深知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强压下继续深究的冲动,将初步理解的空间本源符文牢牢记住后,便缓缓退出了这种深度感悟状态。
仅仅是初步接触空间本源,他便感觉自己的星影步有了新的方向,施展起来更加圆融如意,消耗更小,速度更快。
“循序渐进,方是正道。”林辰定了定神,开始处理下一个问题——那暴涨的修为。
他的元婴已达九寸,灵力浑厚程度远超普通元婴后期,但境界并未完全稳固,力量掌控也远未达到精细入微的地步。就像一个孩童突然拥有了巨人的力量,却不知如何发力,容易伤及自身。
他沉下心神,引导体内磅礴的灵力,按照《源初经》的路线一遍又一遍地运转周天,打磨元婴,淬炼灵力。同时,他开始有意识地将龙元之力、星辰之力、极寒之力等进行更精细的分离与融合尝试。
以往,他更多的是粗暴地将多种力量糅合在一起砸出去,威力虽大,却损耗严重,且难以控制。如今,在本源印记带来的高屋建瓴般的视角下,他开始尝试构建更稳定、更高效的力量结构。
例如,将星辰之力作为骨架,提供稳固与镇压;将龙元之力作为肌肉,提供爆发与破坏;将极寒之力作为脉络,提供控制与迟滞;再以源初之力作为核心,进行统筹与演化。
这个过程同样艰难,需要极其精妙的控制力和强大的神魂支撑。好在有星辰镇魂碑时刻滋养神魂,加上他心志坚定,倒也能支撑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