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尾还加了个摊手的表情,字里行间都透着“微信联系宋亚轩不靠谱”的笃定——毕竟兄弟们相处这么多年,谁还不知道宋亚轩那点“一入自己的小世界就失联”的毛病,微信对他来说,有时候真就跟个摆设没两样,想要精准联系上,打电话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张真源无奈地摇了摇头,眼底却带着几分了然的纵容。他太清楚宋亚轩的习惯了,这孩子一投入到自己的世界里,就容易“与世隔绝”——可能是对着乐谱琢磨旋律忘了时间,也可能是抱着吉他练新歌练到浑然不觉,微信消息这种“非紧急通知”,早就被他自动过滤到了脑后。
之前好几次兄弟们约着聚餐,群里喊了半天,宋亚轩都没半点动静,最后还是得有人打电话过去,才能把他从自己的小世界里“捞”出来。
有一次丁程鑫炖了汤,特意留了他最爱的玉米排骨,群里@了他不下五次,等大家都快吃完了,他才慢悠悠回了句“刚看到”,气得丁程鑫又给他单独热了一碗,还忍不住吐槽他“微信是摆设”。
其实宋亚轩也不是总这么慢半拍,有的时候看到消息还是秒回,只不过这秒回的待遇,得看接收消息的人是谁——那必然是孟晚橙无疑了。
不管他当时是在挥汗如雨地练舞,还是对着歌词本琢磨旋律,抑或是和兄弟们闹成一团,只要手机屏幕亮起,看到是孟晚橙发来的消息,他总能第一时间停下手里的事
指尖飞快地回复,语气还带着藏不住的雀跃,连带着眉眼都弯了起来。那股子积极劲儿,和面对群消息时的“佛系拖延”判若两人,这待遇是独一份的。
想到这儿,张真源收起手机,指尖在通讯录里快速翻找,很快就找到了宋亚轩的号码。他拿着手机站起身,走到客厅窗边,避开了厨房传来的热闹声响,按下了拨号键。
电话接通前的“嘟嘟”声格外清晰,在安静的客厅里慢慢流淌。张真源望着窗外渐渐沉下去的夕阳,余晖把云层染成了温柔的橘粉色,心里想着,宋亚轩那个反射弧估计得响个七八声才能接通。
果然,电话响到第五声的时候,那边才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紧接着就是宋亚轩的声音:“喂?张哥?”
“亚轩,你在哪儿呢?”张真源的声音放得温和,带着点无奈的笑意,“群里喊你半天了,没看到消息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似乎是在反应,又像是在翻找手机,过了一会儿才传来宋亚轩恍然大悟的声音:“啊?群消息?我没看手机……刚才在听新出的专辑,戴着耳机呢,没听见。” 语气里满是坦诚,没有半点掩饰,完全是他一贯的风格。
张真源早料到是这个结果,忍不住笑出了声:“就知道你没看。今晚回大平层不?马哥丁哥买了火锅食材,耀文和贺儿已经在往回赶了,就差你了。”
“火锅?”宋亚轩的声音瞬间清醒了不少,慵懒感一扫而空,带着点雀跃的惊喜,“真的吗?我今晚没行程!现在回去吗?”
“嗯,尽快吧,大家都等着呢。”张真源应着,又补充了一句,“对了,顺便带点喝的回来,果汁、可乐都行,看你方便。”
“好嘞!没问题!”宋亚轩一口答应下来,语气轻快得像是已经闻到了火锅的香味,“我现在就收拾一下,马上过去!张哥等我啊,别先开涮!”
“知道了,等你到了再煮。”张真源笑着应下,挂了电话后,低头看着手机屏幕,心里的暖意更甚。
果然,联系宋亚轩还得靠打电话,微信这东西对他来说,着实没什么“约束力”。不过这样直白又纯粹的相处模式,也正是他们兄弟之间最舒服的状态——不用刻意揣测,不用拐弯抹角,就算知道他爱“失联”,也愿意多花这一点时间,把他喊进这场热热闹闹的相聚里。
他低头看着暗下去的手机屏幕,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机身,心里的暖意像是被温水浸泡过一般,愈发浓郁。刚才刘耀文在微信里反复叮嘱“别先开涮”
如今宋亚轩在电话里又特意强调这句话,连语气里的急切都如出一辙,活脱脱两个怕错过一口热乎火锅的小馋鬼。
张真源忍不住在心里失笑:刘耀文和宋亚轩这俩小子,怎么这么默契呢?明明一个在微信里说,一个在电话里念,没提前商量过,却偏偏惦记着同一件事,连叮嘱的话都大同小异。
大概是骨子里都藏着对火锅的执念,又或是太久没跟兄弟们好好聚过,才会这般心有灵犀,生怕慢了一步就错过了这场热热闹闹的相聚。
想到待会儿两人说不定会前后脚赶到,进门就直奔厨房问“火锅好了没”,张真源眼底的笑意更浓了——有这样一群心照不宣、直白又纯粹的兄弟,还有即将到来的热乎火锅,这样的日子,实在太舒心了。
他把手机揣回口袋,转身往沙发走去。厨房的烟火气越来越浓,刀具切菜的脆响、水流的哗哗声,窗外的夕阳渐渐落下,屋内的灯光还没亮起,却已经让人觉得格外温暖。
张真源坐下,指尖轻轻摩挲着沙发的扶手,心里满是期待——等他们三个到了,七个兄弟就凑齐了,热热闹闹的火锅局,既能庆祝他解开了心结,也能弥补这段时间因为逃避而错过的相聚时光。这样被兄弟们惦记着、围绕着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