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郭振兴见识根据地(1 / 2)

之后,彩彩又提出了她一直想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那就是步兵不足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郭振兴和杨班出现了分歧,郭振兴认为不要着急,应该招收象溃兵那样的战士,或者转化俘获的俘虏,以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但杨班认为,现在部队确实急需步兵,希望能尽快招收,并尽早培训。

彩彩见他们二人意见不一,于是就发电报请示王昆,王昆建议:给驻军所在的其它九个县分别派送一些干部、战士,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县大队,以此扩大步兵规模。

这个主意妙呀,杨班看到电报后就赞不绝口。郭振兴看后没提反对意见,但总感觉,这样招兵,会降低部队的战斗力。

郭振兴没和彩彩商量,直接就把转化战士编入了步兵3团3营,并准备在适当的时候,以班排为单位,让战士们与二营进行对换。

忙完部队编制一事后,郭振兴说,想回大成镇见见王昆。对此要求,彩彩自然是欣然应允。

郭振兴于是带上建建,第二天一早就快速出城,一路向西急行。他一路走,一路考察部队在各县的驻军情况。确实,一个连的部队,规模太小了;一个连,既没有保护地方的实力,也没有整合地方力量,共同抗日的能力。暗暗地,郭振兴就在心里赞同了彩彩和杨班的想法,以及王昆提出的解决方案。

一周后,郭振兴回到了宣汉县,见到了提前撤回来的王翠娥,一家人在一起吃上了团圆饭,自然十分高兴。

见到了王昆,郭振兴非常高兴。两人在一起谈论国际形势,谈论新四军的壮大,谈论培训学校的发展,好不惬意。稍微令人遗憾的是,王昆太忙,抽不出太多时间来陪郭振兴。

有一天,郭振兴问王昆具体在忙什么,王昆就把郭振兴拉到根据地政府。

当时的根据地政府设置在一处闲置的大富人家的三合院里。郭振兴一走到这里,发现那些工作人员几乎全是以前川东游击军的官兵,顿时非常好奇。他问王昆怎么回事儿,王昆也不回答他,就拉着他一起去处理一起民事纠纷。

发生纠纷的村子离县城不远,二人骑马很快就来到村子里。当二人看到村公所门前的院坝里,已经摆好了一张桌子和几条凳子,十几个人乱哄哄地在议论着什么事时,就问村长来了吗?

有一个年老的村民回答说,本来已经来了,但刚才有人又把他找走了。

好吧,那就等等村长吧。

王昆问那名老者,村长一会儿要在这里处理什么事情,你们知道吗?

那名老者说:“我们当然知道。不过,二位领导,国有国法、乡有乡约、村有村规,村长也不能乱来嘛!”

王昆说:“继续说说嘛,具体情况我们还不知道呢!”

“是这样的,我们张姓族人在这里已经生活几百年了,你看,我们张家祠堂,那是道光四十年建的,已经一百多年了。我们张家自己管理自己,族人生活也还过得去,村里也一直保持着很好的民风”

“但是,自从村长来了之后,很多事情就不再由我们这些老人管了。因为村长为人耿直,处理事情也比较公道。他能替我们管理村子,这也很好,我们无话可说。”

“嗯,前两天吧,爆出来一件事情,大王村的王二喜来我们村张召平家提亲,他的大儿子要娶张召平家的二闺女。这哪能行呢,张召平家的二闺女早就和张召军的大儿子定了娃娃亲,两家人就等着娃娃大了好圆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