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汇报,郭振兴问沈涛,一个连18门炮,战士们能承受得了吗?
沈涛回答说:“没有问题,主要是我们有大量的马匹帮忙运输火炮和弹药,我们的战士又都特别能吃苦。之前,我们曾按一个连24门火炮配置过,在正常的作战情况下,只要不是连续作战,那也是没问题的。”
彩彩问郭振兴,现在炮兵的编制,占据了部队的一半以上,步兵就不够用了吧?
郭振兴说,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但他摸了一下脑袋后,又说,步兵好招,炮兵不好培养,所以应先培养炮兵。
炮兵的整编也有了眉目,现在就差步兵了。
彩彩让郭振兴和杨班去做这项工作,她要带教练们去招收十期队员。
江班问彩彩,十期队员准备从哪些地方选招。彩彩一直是想从川东根据地6个县中选招的,但现在江班一问,她就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根据地大部分青壮年都参加红军走了,如果再把孩子们选走几批,留下一群孤寡,那对根据地伤害太大了。不行,一定要留下那些孩子们,至少能给根据地休养生息的机会。
江班、谢班等一群核心队员,看着彩彩在思考,都没敢说话。梅班看到彩彩眼睛转动了两下后,才对彩彩说:“校长,能不能把你考虑的问题,说给我们听听,让我们也长长见识!”其他队员都跟着说“对呀!”“对呀!”“校长也说给我们听听吧!”
一看大家期盼的神情,彩彩就把她刚才考虑的问题说了一遍。大家听后,又都说“校长考虑得对!”
“就去我们有驻军的其它八个县招吧,一个县选招100人。”彩彩这句话,就算把这事儿定下来了。
好吧,江班把能出动的十一个核心队员和85个教练员分成了8个组,安排他们分别至四川省云阳县、巫山县、奉节县,湖北省巴东县、兴山县、秭归县、宜昌县选招。后面巫溪县安排驻军后,又加上了该县。
这次选招十期队员,历时较长。从在宜昌县选招的第一组返回,到最后增加在巫溪县选招的那组返回,历时一个月时间,于1938年10月20日,最终选招队员806人。
看到这些大山里的孩子,彩彩、郭振兴、杨班,又和对待前期那些队员一样,分别检查了一遍孩子们的身体,并得出了他们高兴的结论,那就是,这些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不比前期那些队员差。
于是,他们象看到了希望一样,赶紧安排给这些孩子们补身体,开展基本的军事训练。
其间,郭振兴和杨班完成了2个步兵团、1个骑兵营的整编。
此时,学校有步兵1829人,根据地6个县县大队1531人,从后勤调出战士200人,合计3560人,在满足炮兵1560人缺额需求后余下2000人。另外,还有骑兵300人。
郭振兴将上述2300人编制为3个团。
3团为步兵团,暂定编制1100人
代理团长:瞿左,副政委:王文远(原警卫营营长),参谋长:汪电辉(原8团2营营长)
全团下设2个步兵营,每个营下设5个连,其中:
1营1连为侦察连,编制为120人。
其余各营的1连、2连,编制120人。分别配备小炮或掷弹筒9门,轻机枪9挺。
各营3连为机枪连,配备重机枪12挺,编制120人。
4连为通用机枪连,配备通用机枪2挺,编制36人。
4团为驻防团或叫内务总队,暂定编制1100人
团长:陶德敏,政委:由根据地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参谋长:马兴臣(原8团3营营长)。
全团下设3个营,每个营下设3个连,其中:
每个连编制为120人
每个连的1排为普通步兵排,装备长枪。
每个连2排为冲锋枪排,装备冲锋枪。
每个连3排为机炮排,装备小炮或掷弹筒9门,轻机枪9挺。
每个连4排为机枪排,装备重机枪4挺。
骑兵营,暂定编制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