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班说,也可以分头负责组建,由一位军事主官配合政治主官,以现有的步兵团为基础组建。比如说:周中华,可以找一个政治主官,二人共同负责,以3团为基础,组建一个支队,但这个支队,最后可能性很大是由别人带走,而不是他们带走。
彩彩觉得,这两个办法都不错。但可以合起来用,就是分头负责组建,成熟一个放出去一个。
后面,杨班希望三个人能一起商量一下拟组建的各支队主要领导。
郭振兴提出了几个军事主官人选:何庆东、周中华、夏中明、孙庆原、韦志伟、张大伟、魏光州共7个人。
杨班也提出了几个政治主官人选:袁表福、黄红宇、任文德、赵义军、程广义、刘建国、赵君波、赵平共8个人。
彩彩说,军事主官可以增加:刘昌华,另一个主官,由他们三人中的一人担任。
郭振兴另外建议,将现任的几位团长,全部任命为副支队长。对于营连级政治主官,全部从老红军中干部中任用或提拔。
这件大事由此就定下来了。
第二天上午,彩彩召集几位战将及所有领导开会,具体商议支队组建问题。
当杨班介绍完昨天三人的商议结果后,几位战将都争着发言,表示一定带好部队,到战场上为学校争光。
紧接着,何庆东找到黄红宇,周中华找到任文德,夏中明找到赵义军,刘昌华找到程广义,到江班那里登记后,就分头商量去了。
但孙庆原、韦志伟、张大伟心里却有点苦,他们来新四军时间太短,基本不认识其它团的干部,即使政委,他们也只认识袁表福,更别说炮兵的营连级干部了,这怎么去组建一个支队呢?
正当他们要商量怎么办时,袁表福过来找到张大伟说:“要不,咱俩组一个?”张大伟脑袋还没反过劲来,嘴里立即就答应了“好!”在袁表福找张大伟的时候,刘建国找到孙庆原,拉着孙庆原就走。韦志伟这时候也看到一个不认识的人向他走来,那人走到跟前,敬了一个军礼后说:“2团政委赵君波,咱俩搭档吧。”韦志伟回礼后,高兴地跟赵君波登记和商量去了。
赵平找到杨班说,我自己组建一个吗?郭振兴说,咱俩来吧!
到第三天上午,就不断有人来问彩彩和杨班,某某人表现很优异,这次是否可以提拔两级?某某人是否可以由军事主官转为政治主官?某某人能否得到信任,并安排至重要岗位等等。彩彩告诉他们,不要问我们,你们觉得行就行,你们觉得不行那就不行。
到下午时,先有2个支队完成。至晚饭前,又有3个支队完成组建。到第四天早上,8个支队才全部组建完毕,并纷纷表示要向学校领导汇报。
当天上午,彩彩召集学校所有领导听取各组组建支队情况汇报。
第一组汇报的是袁表福和张大伟。
他们以现有7团为基础组建支队。拟定:
支队长:张大伟
副支队长:姜德文,原7团代理团长
政委:袁表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