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大猛认为,如果刘存厚从万源率军来援,我们将会遭受敌人的两头围攻,那就不是我们要打的仗了。
郭振兴认为,两头受气的仗我们肯定不能打,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我们行动快的话,我们还可以咬两块肉的。
他指了指地图说,如果我们立即行动,马上赶到镇巴县北面的陈家滩,并立即向陈家滩发起进攻,那样的话我们再消灭陈家滩和杨家河的敌人之后,再反过头来对付镇巴县和来援的敌人,那么,我们就将立足于不败之地,还有可能咬下敌人更大的一块肉。
大家都认为郭振兴的想法很好。
为了抢时间,邓大猛立即命令,由郭振兴带队,宣汉大队、忠县大队、达县大队立即出发,绕过镇巴县城和陈家滩镇,悄悄包围杨家河镇,争取在明日傍晚前消灭杨家河镇驻军。
同时,邓大猛命令突击大队立即出发,同样是绕过镇巴县城和陈家滩镇,悄悄埋伏在杨家河镇和陈家滩镇中间,阻击陈家滩镇增援杨家河镇的敌人。考虑到是夜晚作战,出发前,杨班跟警卫部队借了一门小炮,带了3发炮弹和15发照明弹,准备在伏击敌人的时候用。
傍晚时分,驻守盐场镇的万县大队和驻守渔渡镇的开江大队赶到了小洋镇。待他们休息几个小时后,于后半夜4点钟,部队才集体开拔。
最先到达战场的是郭振兴带领的先出发部队,他们在晚上9点左右就到达了杨家河镇外围,于11点左右悄悄完成了包围。
杨家河镇很小,也就三五十户人家。镇子的地势也和渔渡镇一样,不过只有一条街道从南北方向穿过小镇,街道两边都是民居。敌人的营房就建在街道的北端,离居民的房屋不过三五十米的距离。
郭振兴采取和渔渡镇一样的办法,悄悄撤离镇上居民。他先让侦察兵请来了几位乡亲,问他们那些士兵住在哪里,然后说明了自己是游击军,要攻打镇上驻防的军队,为防止误伤居民,请这些老乡帮助撤离一下乡亲们。
这些老乡听说是游击军,自然是非常高兴,就自告奋勇地跑到街上一家一家地敲门,仅仅一个小时之内就完成了所有居民的撤离。
为了防止敌人窜到居民区做负隅顽抗,在乡亲们撤离的时候,宣汉大队的一个中队就前出到居民区与敌人军营接壤的地方,建好了防御阵地。
敌人那个团长早就发现了游击军的行动,但游击军撤离居民时,他不能撤;后期游击军又只包围不进攻,他就不知如何应对才好了。敌人那个团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向刘存厚连着发了好几封电报,要求马上增援。刘存厚命令他撤到陈家滩镇,之后再撤到镇巴县城。
敌人这个团长本不想撤,他只想要援军,因为他再笨也知道部队撤退途中的凶险。另外,他非常清楚,他的这个团和刘存厚其它好多团一样,都是新近强行把各种民团组织整合形成的,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他有种不祥的预感,但刘存厚给了他指示,他就没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去奔赴那可能的死亡之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