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彩想到这里,她又想到了另一件事。这几天,她又看到了渔渡镇、小洋镇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还有那些一家一家要饭的人。想到这里,她眼睛就模糊了。
杨班问她怎么了,她就说了她看到的那些,意思就是,看那些孩子可怜,要不,再招一期队员吧。
杨班拉着彩彩就去找邓大猛,邓大猛都没寻思,就一口同意了。但杨班要500大洋,邓大猛让找李宪民,李宪民也没多问一句,直接就拿钱了。
彩彩、杨班、小马班、梅班,他们4位核心队员换上更装,马上就在小洋镇开始招新队员。
他们先从要饭的人群中挑选,很顺利,挑选了8个孩子。他们把那些孩子的家长召集起来,给他们说明了,这是参加游击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但希望要绝对保密,对外就说选到戏班去了。当给那些家长5个大洋的时候,那些家长跪下就磕头,弄得杨班赶紧去搀扶
之后,他们又跑到镇子边上,去那些搭草棚过日子的人家挑选。这些家长刚开始不知道挑选孩子干什么去,几个核心队员只说,想招些孩子培养一下,学点技艺。
最后选中了11个孩子,在和孩子们的家长交接这一块,什么都和要饭的那些孩子家长一样。不一样的是,当孩子被选中后,听说是去参加游击军,是去练技术为穷人打天下时,这些家长们大多显得很激动,能明显看出来那是真心的高兴,而且很多妈妈还因为高兴哭了出来。
两拨家长,不一样的反应,几位核心队员,都不太理解。杨班只好硬性理解,并解释说,那些要饭的人家基本都来自大巴山区,他们不知道红军和游击军,所以,只以为孩子有个好去处就行了。而这些镇子跟前的人家,他们是肯定听说了红军和川东游击军的,所以,他们很激动,很高兴。
当这些新队员洗完澡、理完发、换上新衣服、吃完饭后,集体回到了突击大队驻扎的一个小院。
杨班让这些孩子们在凳子上坐成一排,逐个登记他们的年龄、身高等信息。彩彩则一个一个地,又对孩子们的身体检查了一遍。
她先让孩子们伸出手,她看到的都是粗糙的小手;她一个一个地摸了一遍孩子们的脚,不管男孩女孩,脚上都有一层厚厚的皮;她又摸了摸几个孩子的小腿,感觉肉虽然不多,但很结实。她感觉好像陕西的孩子比四川的孩子还能吃苦,她相信这期队员应该比三期的队员要好些。
当然,彩彩的判断是比较武断的。之前招那三期队员的时候,她只检查过几个人,大部分人是啥情况她都不知道,那咋能比较呢。现在她14岁了,长大一些了,责任心强了,就有了这样一些主观的认识。
之所以说这么多,其实主要也是想从侧面说明一下,彩彩对三期队员不是特别满意。客观地说,三期队员的表现不如一期和二期队员,但这不能说都是队员们的问题。主要问题应该是师傅们带的徒弟多了之后,精心培养就做不到了;同时,师傅们连续作战,队员们连见师傅一面都难,怎么可能快速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