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彩回去后,召集现在的27个人商量对策。
大于班认为,这次仗不好打,突击小组如何发挥更好的作用,确实需要好好商量一下。他建议,狙击手应该主要用于对付民团的炮兵。
孙班提议,现在在没法实现隐蔽的情况下,为保证个人安全,突击小组每人都应该带一把工兵铲,确定狙击阵地后,应挖掘个人防护掩体,好好地保护自己。
韩班提议,把突击小组分为两组,彩彩和梅班各带一组,一组打击民团炮兵,一组打击民团的机枪手。
梅班认为,现在不管哪种方案都不理想,最好的办法是把民团引出来,要是能把民团引进民团驻地南面的那个山上那就太好了。
大于班突然想到,如果按照梅班的思想,我们就设想把民团强行往南面赶;如果把炮兵、机枪阵地布置在东、北、西三面,一通炮轰,那些乌合之众就会往南面山里逃,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小于班和谢班非常赞同梅班的想法。
彩彩认为,大家说得都有些道理,但都不成熟。比如说,按梅班的设想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民团逃跑时,一定是漫山遍野的。好几百人,就突击小组27个人,根本就控制不了局面,弄得不好,我们自身都难保。要是突击中队都在,那肯定是个很好的方案。但围三缺一,思路应该是对的。
回家后,彩彩向王昆汇报了突击小组的讨论情况,王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没说别的。
两天后的一个晚上,警卫小队出发了,他们从香炉山北面悄悄搜索上山,在半山腰上发现了两处民房,在干掉门口哨兵后,再用刺刀干掉了在室内睡觉的其它士兵,没费吹灰之力消灭了民团两个观察哨。
之后,炮兵中队把榴弹炮拉到了香炉山半山腰上,建立了发射阵地;同时,在稍低位置又建立了迫击炮阵地。到天快亮时,六路包围部队已经到位。
大于班带领除彩彩和梅班外的突击小组,在民团营房的南侧,也就是在民团营房和香炉山之间,在距民团工事200米的距离上分散埋伏,在他们的后面布置有10挺机枪,准备掩护土工作业的部队,同时狙击民团逃往香炉山。彩彩和梅班分别在北面和东面500米远埋伏,准备狙击民团机枪阵地。
攻击部队到位后,一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紧接着就是香炉山上炮兵的急速射,马上,民团驻地的几套三合大院就响起了接连不断的爆炸声。
民团头目住在临时修建的地下室内,听到炮声立即翻身下床,命令传令兵去传令炮兵开火。传令兵冒着炮火跑到布置在道路西侧的山炮阵地时,发现阵地上有一个炮弹坑,但火炮还完好无损。有两个士兵正在笨拙地转动炮身,瞄准香炉山方向开炮,结果炮弹好像都没打到山跟前。传令兵问怎么回事,那两个民团士兵说,其他人要么被炸伤,要么被炸死,就剩他们两人了,他们只能做到这样。
传令兵一看这样,他也没办法,马上又跑到布置在营房北面的迫击炮阵地,阵地上已经有两个炮弹坑,但有5门迫击炮正在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