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江班做贡献(五)(1 / 2)

镖局船只卸完货后回到了重庆,向李响汇报了为汪秀兰押送货物情况。李响又将此情况向组织做了汇报,并提出了他自己的一些想法。他认为,长江航道是组织运送物资的重要通道,很多时候有一些重要物资需要运输时,都没法通过组织联系到镖局。为解决联系问题,他想在宜昌、万县再分别设置一个分号,但管事人员由组织派出。

很快,李响的要求就得到了组织的批复。李响把在宜昌、万县设置货栈分号和联系方式通过镖局安保人员到忠县押送镖的机会送给了汝溪镇民团负责人,自然,王昆就掌握了这一信息。

杨班和江班回来后,突击中队的训练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这主要是因为江班要帮助大家解决射击精度问题。

射击精度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明明瞄准的是目标的鼻子,结果子弹可能打在了右肩;明明瞄准的是胸部,结果可能打中的是腹部。江班是系统学习过射击理论的,虽然他的枪法不是顶尖的,但这些理论他懂。

他首先说大家都知道的,子弹射出后,子弹飞行的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弧线。如果射击距离短,这条弧线不是太明显;如果射击距离远,这条弧线就很明显。

他关键要讲的是,影响这条弧线的因素和控制办法。如自身的情绪、血压高低、心率、呼吸频率,子弹本身的重量、风向、空气的湿度、温度等等。

江班讲解完之后,自然又是一片掌声。掌声还没停,江班又趴到地上给大家做示范动作,对每一个影响因素一一讲解控制办法。待江班示范完毕后,大家全都趴到地上练习,试图用江班讲解的控制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练了半天,大家都感觉有点疑惑,自己是按江班讲解的办法控制了,但效果怎么样,心里没数。于是,所有人都请示彩彩和杨班,申请打一发子弹,试试控制效果。申请当然马上就被批准了,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二人也想试试。

打靶结果显示,有的人马上就有提高,大部分人作用不明显。杨班马上就制定计划,从第二天开始,把江班讲的控制因素,一项一项反复练,反复纠正动作,直到所有人掌握后再练下一个因素。

这样,又练了一个月,还是只有部分人有提高。杨班、彩彩、梅班的700米靶,有了明显的准确度,基本都能控制在8环之内;一小队除上述3人和韩班外,其余人的500米靶也都控制到了7环、8环之内;二小队、三小队的孩子们没什么效果,原因估计还是年龄太小,练枪时间不长,上肢肌肉还没成形,射击距离短等这些因素。

虽然这次针对性的训练成绩提升不是太明显,但每一个人都记住了要领,记住了自己该控制什么,该注意什么,为今后成绩的提升打牢了基础。当然,一小队这些核心队员很清楚,他们已经到了目前这个高度,想要再提升就很困难了,哪怕提升一点点都是非常困难的。正如江班所说:“我什么都清楚,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所以,成绩就再也提不上去了。我什么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的成绩自然就会提上去。”

对于一小队的同志们来说,既然成绩就这样基本定型了,江班又提出了一个新科目,那就是如何打移动靶。

这个科目,对近距离来说,可能好掌握一些,但对远距离来说,掌握难度非常高。杨班认为,二小队和三小队的孩子们可能掌握不了,就不想让他们参加学习了;但彩彩认为,还是让他们学吧,学应该比不学强,他们应该能掌握。还是同龄人能理解呀,杨班不服不行。好吧,全体参加!

江班先是从理论上讲,把影响因素、消除办法、动作要领、注意事项讲得一清二楚,后面又亲自示范;之后,大家再练习,程序和前面几乎一样。

由于一小队和二小队都参加过实战,大家都有亲身体验,都知道这一科目是最重要的。之前,参加的战斗都是近距离的,对移动射击水平要求不高。所以有了这次机会,大家都很珍惜,学习、训练都非常认真,都想要好好掌握相关要领,切实提高射击水平。

后面,江班还讲了一次关于枪械保养、保管问题。他讲到德国人做事认真、守规矩,对于枪械保养、保管有着近乎不近人情的苛求。他之后针对枪膛、枪管、弹夹、瞄准镜等,一条一条地按照德国人的要求,讲应该怎样拆卸、擦试、上油等保养、保管。他特别提到了瞄准镜的保养问题,如果保养不当,就会严重影响射击精度,甚至报废。

总之,大家领略了江班这个科班生的知识水平,知道了当一名狙击手应当具备的基本要求、素质,以及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还是受益匪浅的。于是,背后就有同志偷偷地把江班叫成了“师爷”!

三个月时间很快就到了,江班开始留心起电报室来,想知道黄中成会不会带东西来找他。又过了半个月,江班以为黄中成不会来了,没曾想,电报来了,说有东西送到宜昌,让江班到宜昌去接货。

江班请示王昆和李宪民,王昆和杨班商量后,安排大于班带队、大马班陪同,同时将部队电台的频率,宜昌、万县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告诉了大于班,让千万要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