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断根与瓦解——研发“规则干扰场”。
既然魔气依赖特定规则,那么最根本的净化方式,不是消灭魔气本身(那可能如同铲除依赖土壤的杂草,无法根除),而是短暂地、局部地改变其赖以生存的规则环境!基于这一理念,小组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规则干扰场发生器”。这种装置并不直接攻击魔气,而是释放一种精密的、针对其“规则指纹”的反向规则波纹。这种波纹能在极小范围内,暂时性地“覆盖”或“扰乱”魔气依赖的规则,使其失去存在基础。就像抽干一个小水洼,里面的蚊子幼虫自然无法存活。魔气在这种干扰场中,会因规则不适而迅速自我瓦解,化为无害的基本能量粒子。
第三步:净化与修复——部署“秩序之种”。
仅仅瓦解魔气还不够,被魔气污染过的区域,规则结构会变得脆弱不堪,容易再次被污染。因此,在利用“规则干扰场”清除魔气后,需要立即进行“生态修复”。小组借鉴了“青霖界”生命材料的特性,创造了一种名为“秩序之种”的特殊装置。这种装置能释放出一种温和的、蕴含生机的秩序波动,如同播种一般,抚平被魔气扭曲的规则伤痕,促进该区域规则结构的缓慢自我修复,使其恢复健康,并天然地对魔气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理论完善后,终极净化行动随即展开。
联盟派出特制的“净化舰”,携带着新型的“规则干扰场发生器”和“秩序之种”投放器,小心翼翼地驶向已被标记的魔气污染区。
第一次实战检验选择了一个较小的、魔气浓度中等的星尘带。净化舰悬停在外围,强大的“规则干扰场”无声无息地展开,覆盖了整个污染区。监测画面显示,场域内那些原本如毒蛇般蠕动的幽暗气息,仿佛瞬间失去了支撑,开始剧烈扭曲、沸腾,然后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般迅速消融瓦解,过程安静得令人窒息。
魔气消散后,净化舰立刻投放了数颗“秩序之种”。种子如同光球般嵌入星尘带的核心,散发出柔和的、充满生机的光辉,开始缓慢地抚平这片空间的规则创伤。
“目标区域魔气浓度降至安全阈值以下!规则结构稳定性开始回升!净化成功!”监测员激动的声音响彻通讯频道。
成功了!联盟凭借对规则层面的深刻理解和精准干预,实现了对变异魔气的终极治理!这不再是简单的“消毒”,而是从根源上剥夺了魔气的生存权,并修复了环境!
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意义非凡。它意味着联盟在面对“源海之庭”这种极端环境时,拥有了更强的主动权和适应性。魔气,这个曾经让联盟损失惨重的宿敌,在更高的技术维度面前,似乎不再那么可怕。
随着一个个污染区被依次净化,联盟控制下的星域环境明显改善,连之前构建的“规则静默屏障”也因周边环境趋于稳定而运行得更加顺畅。
然而,就在联盟上下为清除魔气污染而欢欣鼓舞时,林枫却盯着“规则干扰场”在净化过程中记录下的数据,眉头再次深深皱起。数据显示,在魔气被瓦解的瞬间,干扰场捕捉到了一些极其短暂、却高度有序的规则信息残留。这些信息残留的复杂程度,远超魔气本身可能拥有的意识水平,更像是一种……被刻意植入的、带有某种目的的指令片段?
“这些变异魔气……难道不只是自然演化产物?”林枫的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它们的背后,会不会也像‘幽影裂隙’那样,存在着某个更高级的、在利用甚至‘培育’魔气的……意识体?”
魔气污染的终极治理,或许清除的只是表象。一个更深沉、更狡猾的黑手,可能仍在暗处窥伺。联盟在“源海之庭”的生存挑战,远未结束。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