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指导下,“天蛛计划”调整了方向:
第一步,建立“安全缓冲区”。 接触小组不再试图直接连接裂缝,而是在裂缝附近相对稳定的空间区域,利用舰队携带的模块化材料,快速建造一个个小型、坚固、具备基本规则隔离功能的“前哨站”。这些前哨站如同建在激流旁的码头,本身不随波逐流,却能与裂缝保持安全距离下的“守望”。
第二步,发展“规则翻译器”。 集中科学和阵法力量,研发能够解析和模拟异位面规则波动的特殊装置。通过长时间捕捉裂缝逸散的能量和信息残影,逐步破译其对岸位面的部分规则特征,从而设计出能够被对方理解、且不会引发剧烈规则冲突的“贸易信号”。
第三步,推行“礼物外交”。 选择几个规则相对温和、风险较低的裂缝,定期通过特殊装置,向对岸投放一些蕴含主宇宙规则信息、且具有普适性价值的小礼物——比如高度提纯的灵能结晶、记录着基础科学和丹道知识的玉简(经过无害化处理)、或者一些展现友好生物形态的全息影像。投递后立刻远离,只留下简单的、不断重复的友好意念波动和希望交换的意愿。
第四步,建立“匿名交易点”。 在缓冲区设立特殊的“物质转换平台”。平台的功能是,将一方投入的实物资源,在平台的隔离环境下,根据预设的、经过双方(如果达成联系)认可的规则,转换为纯粹的能量流或信息包,再通过加密通道传输给另一方进行重组。整个过程无人接触,最大程度降低直接冲突的风险。
这是一个笨拙、低效却无比谨慎和安全的方案。它更像是在黑暗森林中,向未知方向吹出口哨,然后放下一点礼物,等待回应。
起初,大部分“礼物”都石沉大海,或被混乱的规则撕碎。但联盟没有放弃,持续地进行着这种看似徒劳的“播种”。
转机,出现在对第三个目标裂缝——一个散发着柔和生命绿光的裂缝——的持续努力下。
在连续投递了数次包含治愈性能量和植物生长促进信息的“礼物包”后,探测装置终于捕捉到了一次微弱的、但明显带有结构化信息的反馈!
反馈信息经过“规则翻译器”的艰难解析,显示其内容并非语言,而是一系列复杂的分子结构图和能量频率谱!对方似乎在用它们的方式,描述一种它们需要的物质,以及它们愿意提供的一种能够稳定神魂的特殊芳香烃类物质作为交换!
第一次跨位面、跨文明的“哑巴式”贸易,就这样磕磕绊绊地开始了!
联盟根据分子结构图,在舰队的生态实验室中成功合成了微量的目标物质,通过匿名平台完成了一次小规模的交换。获得的“安神香烃”经过测试,对修士稳定心神有奇效,其分子结构蕴含的规则特性,还为联盟的材料科学打开了新的大门!
成功的消息如同强心剂,激励着整个“天蛛”小组。他们如法炮制,陆续与另外两个规则相对温和的位面裂缝(一个倾向于矿物交换,一个对能量操控技术感兴趣)建立了初步的、极其脆弱的贸易联系。
一张微小却真实存在的 “跨位面贸易网络” ,就这样在“源海之庭”的边缘地带,悄无声息地编织起来。虽然贸易量微不足道,交换物也仅限于基础资源和技术信息,但其战略意义无比重大:
1. 资源渠道:联盟获得了持续获取本地缺乏的特殊材料的途径,为长期生存和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2. 信息窗口:通过贸易接触,管中窥豹,联盟开始对周边位面的环境、资源和技术倾向有了初步了解,积累了无比宝贵的异界交往经验。
3. 立足根基:这个贸易网络,成为了联盟在“源海之庭”的第一个实质性立足点。他们不再是纯粹的闯入者,而是开始参与到这片区域的原始生态循环之中。
林枫站在舰桥上,看着屏幕上那几个代表着成功连接的、微弱闪烁的贸易节点光点,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很好。我们从乞讨者,变成了参与者。虽然份额很小,但我们已经坐在了牌桌边。”他对身边的苏晓和南宫烈说道,“接下来,就是要慢慢把这张网织得更大、更牢固。让‘天蛛’的信号,成为这片区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在联盟初步站稳脚跟,沉浸在开拓的喜悦中时,负责监控最大、也是最不稳定的那个位面裂缝——“幽影裂隙”的前哨站,传来了最高级别的警报!
探测显示,“幽影裂隙”对面,似乎有某个庞大的、充满恶意的意识,注意到了联盟的存在,并开始主动冲击裂缝的薄弱点!一股阴冷、贪婪、带着强烈掠夺意图的精神波动,正试图穿透过来!
第一次真正的、来自位面之外的恶意,露出了獠牙!
跨位面贸易带来的不只有资源,还有随之而来的风险与挑战。联盟的“源海”生存记,刚刚写下充满希望的第一页,危机的阴影便已悄然迫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