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丹修文明终极跃迁
空间折叠与时间膨胀两大核心技术的突破,如同为联盟这艘巨轮装上了翱翔星海的翅膀与抵御时光侵蚀的船锚。前往“源海之庭”的航路,在技术上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幻。庞大的“远征源海”计划全面启动,整个联盟如同一台精密而高效的机器,进入了最高强度的备战状态。
星港日夜不息,无数工程舰如同工蜂般穿梭往来,为选定的远征舰队主力舰——“希望号”、“开拓号”、“探索号”等巨舰,加装最新型的空间褶皱护盾、时空谐振引擎以及内部生态循环时间膨胀区。物资从联盟各个星域汇聚而来,通过空间折叠仓储技术,高效地装入拥有内部广阔空间的补给舰。
然而,在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之下,一股潜藏的忧虑却在联盟高层,尤其是以林枫、苏晓、南宫烈、玄玑真人为首的核心圈中弥漫。技术硬件可以快速更新迭代,但决定文明能走多远的,终究是文明的软实力——是全体成员的认知水平、协作效率、精神意志以及对宇宙法则的深层理解。
“我们的舰队可以跨越空间,压缩时间,但如果在长达数十年(外部时间)的航程中,乃至抵达‘源海之庭’那个未知之地后,我们的文明内部出现思想僵化、技术停滞、甚至内部分裂,那么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不过是华丽的棺材。”在一次最高级别的战略会议上,苏晓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关键问题。
南宫烈深以为然:“没错。尤其是面对可能完全不同的宇宙规则和文明形态,个体的适应能力和整个文明的学习进化能力,将比任何武器都重要。”
玄玑真人从修行者的角度补充道:“大道至简,万法同源。然我辈修士,亦常困于门户之见、功法之别。若不能打破藩篱,融会贯通,纵有通天之技,亦难窥宇宙之妙。”
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落在了林枫身上。经历了连番生死考验与规则洗礼的林枫,气质愈发沉稳内敛,目光中却蕴含着洞察本质的深邃。他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
“诸位所言,直指核心。我们拥有的新技术,是‘器’,是‘用’。但驱动这些‘器’、发挥这些‘用’的,是‘人’,是‘道’。前往‘源海之庭’,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远征,更是我丹修文明一次全方位的终极跃迁。这跃迁,不仅是科技和力量的飞跃,更是文明形态、思维模式、乃至存在层次的升华。”
“我们需要一场革命,”林枫的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一场发生在每个联盟成员意识深处的、静悄悄的认知革命。”
在林枫的倡议和主导下,一项超越了所有技术项目的、旨在推动整个文明实现“终极跃迁”的宏大工程——“灵犀计划”,悄然启动。
“灵犀计划”并非单一的技术攻关,而是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社会进化工程,其核心支柱包括:
1. 知识共享与思维互联的终极进化:
在原有灵网的基础上,结合“观察者”知识库中的信息场理论和对意识本质的深层洞察,联盟开发出了划时代的 “共感灵网” 。这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网络,而是一个弱链接的集体意识共鸣场。它不剥夺个体独立性,却能让授权者在特定状态下,实现高效的知识传承、思维碰撞和灵感共享。一位工程师的顿悟,可能瞬间启发千里之外的科学家;一位修士对道法的感悟,可以化为滋养无数修行者的资粮。学习的效率、创新的速度呈指数级提升,知识的壁垒被极大削弱。
2. 丹道与科学的水乳交融:
林枫亲自牵头,成立了“大道同归研究院”,强制要求最顶尖的科学家和最高深的修行者必须共同研究、相互学习。起初阻力巨大,观念冲突激烈。但在林枫的威望和“共感灵网”的辅助下,坚冰逐渐融化。科学家们开始用数学模型解析丹方药性,用量子理论阐述灵气运行;修行者们则开始理解能量守恒、熵增原理,并尝试用道法去优化能源利用、稳定空间结构。一种全新的、兼具严谨逻辑与玄妙直觉的 “科学丹道” 或 “道法科学” 体系开始萌芽。炼丹炉旁出现了光谱分析仪,粒子对撞机外布置了聚灵阵。这种融合产生的化学反应,催生了诸多意想不到的技术突破和理论创新。
3. 全民心智提升与潜能激发:
基于对规则共鸣和意识本质的新理解,联盟开发了普惠性的 “启灵仪式” 和 “悟道舱” 。这并非制造超人,而是通过温和的规则共振和信息灌注,潜移默化地提升全体公民的思维敏捷度、领悟力和精神力阈值。同时,鼓励多元发展,战士可以研习丹道陶冶心性,丹师可以学习工程技术开拓思路。文明的整体潜力被前所未有地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