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丹修星际高考
“星际义务科学修仙”的洪流,以联盟最高意志的力量,强行冲破了千年固化的阶层壁垒与地域隔阂,将“科学修仙”的种子,撒向了联盟疆域内每一个角落,无论那是繁华的核心星域,还是偏远的资源星球。数以百亿计的适龄青少年,第一次拥有了相对平等的起点,接触到了曾经遥不可及的先进知识与修炼法门。联盟的文明根基,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汹涌而新鲜的血液。
然而,普及教育仅仅是第一步。如何从这庞大基数中,公平、高效、科学地甄选出真正的顶尖人才,如何建立一条畅通的、能激励所有人向上的晋升通道,成为了摆在联盟面前更紧迫的课题。资源是有限的,顶尖学府、高级功法和核心项目的名额更是凤毛麟角。一场关乎亿万人命运、决定文明未来精英阶层构成的“大筛选”,势在必行。
改革后的第一次全联盟“丹修星际高考”,就在这种万民瞩目、山雨欲来的氛围中,缓缓拉开了帷幕。这不再仅仅是流云宗一家的盛事,而是关乎整个联盟未来气运的国考。
林枫亲自下令,成立“星际高考总指挥部”,由苏晓担任总顾问,教育总署、技术部、安全部等多部门联合办公,确保这场规模空前的考试,万无一失。
前所未有的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挑战一:规模史无前例。 参考人数是往年的数百倍,遍布上千个星域,时间必须同步,考题必须绝对保密,评分必须公平统一。任何环节出错,都可能引发星域级别的动荡。
挑战二:形式颠覆传统。 新高考彻底摒弃了死记硬背和单一炼丹的模式,全面采用“科学修仙”理念,考核内容横跨“灵能物理”、“物质反应工程”、“规则信息学”、“星际生态学”乃至“初级智能合约编程”等十几个新兴交叉学科。考核形式更是五花八门:虚拟实境模拟、大型项目设计、团队协作攻关、甚至还有对“观察者”留下的部分公开数据的分析题。
挑战三:公平性要求极致。 不同星域硬件条件差异巨大,如何确保一个在核心星域拥有顶级虚拟舱的考生,和一个在边远星球只有基础头盔的考生,在面对同一道虚拟实境考题时,体验和评判标准完全一致?如何防止高科技作弊?如何杜绝人为干扰?
面对重重困难,苏晓团队拿出了堪称“科幻”的解决方案:
一、 “灵网同步,区块链加密”的考试系统。
联盟动用了最新的“跨位面灵能中继网络”,确保所有考点在统一瞬间接入考试系统。所有考题的发放、考生答卷的提交,全部通过基于“灵力区块链”技术的加密网络进行,每题一密,考卷随机生成,杜绝泄题。答卷一经提交,即时上链,不可篡改。数万名阅卷AI(由“太初”主AI统一调度,确保评分标准绝对一致)在加密环境中进行初评,再由顶级专家组成的“终审委员会”对高分卷和争议卷进行复核。
二、 “自适应虚拟实境平台”与“规则沙箱”。
为解决硬件差异,技术部开发了“自适应虚拟实境平台”。考题所在的虚拟场景复杂度,会根据考生接入设备的性能动态调整,确保核心体验和考核要点一致。例如,一道要求设计“微型聚灵阵”的题目,在高级虚拟舱中,考生可以精细调控每一道灵纹的走向和能量流动;在基础头盔中,则简化为模块化拼接和参数调整,但核心的“效率与稳定性”考核标准完全相同。更令人叫绝的是“规则沙箱”,考生可以在一个完全模拟真实物理规则、但绝对安全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大胆的、甚至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极大激发了创新思维。
三、 “多维能力评估模型”。
分数不再是唯一标准。系统会综合评估考生的知识广度、逻辑思维、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甚至抗压能力等数十个维度,生成一份详细的“能力雷达图”。这不仅为高校选拔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也为考生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了科学建议。
考试当日,盛况空前。
在流云宗最大的虚拟实境广场,数万具流线型的虚拟舱整齐排列,闪烁着幽幽灵光,考生们怀着紧张与期待步入其中。
在“碎星带”一颗刚通网络不久的星球上,年轻的矿工之子“石头”,紧张地戴上了由教育专员带来的、略显陈旧但擦拭得一尘不染的基础头盔,深吸一口气,连接上了那象征命运的灵网。
在无数个或豪华或简陋的考场中,亿万考生的心灵,通过灵网,连接到了同一个浩瀚的考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