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试点与净化。 在研究成果出来前,治理不能等待。联盟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
? 传统手段升级:动员所有擅长木系、水系治疗法术的修士,结合现代生物灵能技术,对轻度污染区进行“灵雨普降”、“生机催发”,虽然效果缓慢,但能暂时稳住局势。
? 技术手段创新:环境总署的工程师们,根据初步研究数据,紧急改造现有的“净化塔”原型机,尝试发射特定频率的“秩序灵光波”去中和魔气,但效果不尽如人意,魔气的规则抗性太强。
? “以毒攻毒”的冒险:有专家提出,能否利用某些具有极强吞噬或净化能力的外星生物来对付魔气?但这个方案风险极高,很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被暂时列为最后的选择。
治理工作异常艰难。新型魔气极其顽固,净化速度远远赶不上扩散速度。投入海量资源,往往只能将污染区控制住,却难以彻底根除。前线治理人员的士气开始受到影响,一种无力感在蔓延。
转机出现在治理行动的第三个月。苏晓团队在一个重度污染区的核心地带,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他们利用高精度规则探测器,捕捉到了魔气在侵蚀一个古老灵脉节点时,产生的一种极其微弱的、特殊的规则“涟漪”。通过逆向解析这种“涟漪”,他们发现,这种新型魔气虽然对常规能量抗性很高,但其内部不同规则片段之间,存在着某种极其精妙的、动态的脆弱平衡!
“就像一座结构复杂但承重点脆弱的积木塔!”苏晓兴奋地向林枫汇报,“我们之前的方法,就像用大锤去砸塔身,效果差还反弹。如果我们能找到它关键的‘平衡支点’,用精准的‘规则干扰’去撬动,或许就能让它从内部自行瓦解崩溃!”
这个发现,指明了全新的治理方向!从“强攻”转为“巧破”!
联盟集中所有规则领域的顶尖力量,根据这一理论,开始设计一种全新的净化装置——“规则谐振净化塔”。这种净化塔不再发射强大的能量波,而是释放一种极其精准、微弱的“规则谐振场”,这个场的频率专门针对新型魔气内部那种脆弱的平衡点。
第一台原型机在一个重度污染区进行试验。当净化塔启动,那无形的谐振场扩散开来时,奇迹发生了!原本浓稠如胶的暗紫色魔气,仿佛被投入了石子的水面,开始剧烈地、从内部翻滚、震荡,然后如同被抽掉了骨架般,大片大片地消散、分解,还原成无害的基础灵子和物质!净化效率,比传统手段提升了百倍不止!
“成功了!”消息传回,整个联盟为之欢腾!
基于这一突破性技术,一场声势浩大的“净化塔网络”建设运动在全联盟展开。成千上万的“规则谐振净化塔”被建立起来,构成一张覆盖所有污染区域的巨大净化网络。魔气污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遏制、清除。受损的生态,在后续的灵雨滋润和生机法术下,开始缓慢复苏。
历时近一年,这场由盲目引进外星生物引发的、席卷多个位面的“魔气污染星际治理”战役,终于以联盟的胜利而告终。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代价,但联盟成功阻止了文明的生态根基被腐蚀,并在此过程中,催生出了更强大的环境治理技术和危机应对机制。
然而,胜利的喜悦中,带着沉重的反思。林枫在总结大会上,对所有联盟成员发出了警示:
“这次危机,给我们上了血淋淋的一课。宇宙的馈赠,往往伴随着未知的风险。打开国门,迎接星空,不代表我们可以放弃警惕和审慎。强大的科技,必须与对自然的敬畏、对规则的尊重相匹配。”
“从今天起,联盟将成立最高级别的‘星际生物安全委员会’,制定最严格的《外星物种引进与风险评估条例》。任何外来物种,无论其价值多么诱人,都必须经过最彻底、最长期的规则兼容性评估和封闭试验,方可考虑引入本土生态!”
“魔气污染星际治理”的战役结束了,但它留给丹修文明的教训和遗产,将影响深远。在迈向星辰大海的征程中,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开放与自律,将成为这个年轻文明必须持续面对的永恒课题。
而随着生态危机的解除,联盟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星空深处。那张已初见雏形的“跨位面贸易网络”,以及网络背后可能隐藏的、更深的旋涡,“反派联盟的星际渗透”,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