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97章 护山大阵压力测试

第97章 护山大阵压力测试(1 / 2)

“魔修大规模渗透预警”(阴影织网行动)的揭露,如同一盆冰水,浇灭了流云宗内部因技术突破而燃起的短暂乐观。玄骨魔君的阴谋远超想象,他不仅试图召唤天魔、逆转大阵,更早已将数十支精锐的“暗影殿”魔修小队如同毒刺般深深埋入流云宗腹地,只待“星陨”仪式达到顶峰时,便从内部同时引爆,给予致命一击。科学派主导的“照妖”计划虽然成功识别了渗透模式并清除了部分潜伏者,但剩余的魔修已转入更深层的蛰伏,难以根除。整个宗门笼罩在一种“敌暗我明”、随时可能从内部崩溃的巨大阴影之下。

压力,不仅来自于无形的渗透威胁,更来自于外界那日益狂暴、几近实质的毁灭性能量。幽冥涧方向的“星陨”仪式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其引发的空间畸变和能量潮汐如同海啸前的暗流,不断冲击着流云宗的疆域。玄骨峰顶的魔云不再仅仅是遮蔽天空,而是凝聚成了无数翻涌的、蕴含着恐怖力量的黑暗雷霆和腐蚀性魔雨,持续不断地轰击在“护山大阵3.0”的光幕之上。大阵的能量消耗急剧攀升,各处节点不时爆出刺眼的灵光火花,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护山大阵的能量负荷已接近设计临界值的85%!多处次级阵基出现灵路过载损伤!修复速度跟不上损耗速度!”负责大阵日常维护的器堂长老,每日呈报的数据都令人心惊肉跳,“照此趋势,最多再支撑三日,大阵必将出现结构性损伤,防御能力将大幅下降!”

流云宗的最后屏障,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削弱。一旦大阵被破,面对玄骨本尊和外部魔修主力的总攻,以及内部潜伏的“阴影织网”,流云宗的覆灭将只在顷刻之间。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掌握大阵的极限!”科学派代理负责人赵乾在紧急战略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大胆且风险极高的方案,“启动‘护山大阵压力测试’计划!目标:在可控范围内,主动模拟并承受超越当前攻击强度的极限压力,精确评估大阵的薄弱环节、最大承载能力以及崩溃阈值,为最终的防御部署和应急预案提供最关键的数据支撑!”

这个提议让在场所有长老都倒吸一口凉气。主动给已经岌岌可危的护山大阵“加压”?这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可能提前引发大阵的全面崩溃!

“风险太大!”一位保守派长老立即反对,“如今大阵已是勉力支撑,任何额外的压力都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此举无异于自杀!”

“但被动等待,同样是死路!”赵乾据理力争,调出灵枢推演的模型,“我们目前对大阵的性能评估,大多基于理论计算和零星的实战数据,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不知道薄弱点在哪里,不知道真正的极限是多少,就像蒙着眼睛在悬崖边行走!一旦玄骨发动总攻,力量必然远超现在,我们连哪里会先崩溃、崩溃后如何补救都不知道,如何防御?”

他指着模型上闪烁的红色区域:“通过主动的、可控的压力测试,我们可以精准定位最脆弱的阵眼和灵路,提前进行加固;可以测量出各区域的最大承压值,优化能量分配;甚至可以模拟大阵局部失效后的连锁反应,制定应急接管方案!这些数据,是我们在最终决战中能否多撑一刻、甚至找到反击机会的关键!”

“更重要的是,”赵乾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重,“我们需要验证一个关键的猜想——根据‘谛听’计划和‘灵力雷达’的监测,我们怀疑玄骨逆转大阵的‘钥匙’与‘陨星台’遗址有关,其机制可能涉及利用‘星陨’仪式能量与大阵核心频率产生致命共振。压力测试中,我们可以尝试模拟这种共振效应,看大阵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个致命的‘后门’!”

最后一点,打动了所有人。找出并堵上这个可能的“后门”,比单纯增强防御更重要。

在经过激烈的争论和灵枢的精密风险推演后,云鹤真人最终拍板:“准!执行压力测试计划!但必须将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测试过程分阶段进行,一旦出现不可控迹象,立即终止!所有单位进入最高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应对意外!”

代号“锻铁”的护山大阵压力测试计划,在极度紧张的氛围中启动。这无疑是一场豪赌,赌的是科学派的控制能力,赌的是护山大阵的韧性,赌的是流云宗最后的运气。

测试准备阶段:

科学派与器堂、符堂精锐倾巢而出,在灵枢的统筹下,进行了周密的准备:

1. 全方位监测网络升级: 在原有监控基础上,在所有关键阵眼、主要灵路节点加装了数千个高精度“灵力波动频谱分析”传感器和“纳米机器人”构成的微观损伤探测网络,实现对整个大阵能量流动和结构应变的实时、微观级监控。

2. 可控压力源部署: 利用“全自动防御塔群”中部分攻击塔(“裂空”塔)和“地脉灵力发电站”的冗余输出,构建了多个可精确控制强度和位置的“压力施加点”。这些压力源可以模拟魔气冲击、能量腐蚀、物理撞击乃至特定频率的灵波干扰等多种攻击模式。

3. 应急响应预案: 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各节点快速修复小组待命;备用能源线路随时准备切换;“力场护盾过载危机”处理方案处于待激活状态;甚至准备了在极端情况下,主动引爆部分非核心阵眼以保全核心的“断尾”方案。

4. 核心猜想验证设置: 专门在“陨星台”遗址附近部署了超灵敏的空间共振探测阵列,准备在测试中模拟“星陨”仪式特有的能量频率,观察大阵反应。

测试执行阶段(分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基准压力测试(模拟当前攻击强度120%)。

“开始!”随着赵乾一声令下,预设的“压力施加点”同时启动,模拟的魔雷和腐蚀性能量波轰击在大阵光幕上。光幕剧烈震荡,但稳稳承受住了。监测网络传回海量数据,灵枢快速分析,标识出几个能量流动不畅、局部应力集中的区域。维护小组立刻上前进行加固和灵路优化。第一阶段有惊无险,初步验证了大阵在当前压力下的稳定性和监测系统的有效性。

第二阶段:极限承压测试(模拟当前攻击强度150%-200%)。

压力逐步提升。大阵光幕的光芒变得刺眼,嗡鸣声加剧。更多的区域亮起黄色或橙色警报。一处位于侧翼的、年代较久的次级阵基在持续冲击下,灵路终于过载,冒起青烟,局部光幕出现明显黯淡!早已待命的应急小组迅速扑上,利用预制的新型灵金构件和快速修复符阵,在十分钟内完成了抢修!整个过程被详细记录,为类似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处置经验。这一阶段,虽然出现了损伤,但成功测出了多个薄弱点的实际承压极限,并验证了应急修复流程。

第三阶段:特殊效应测试(模拟“星陨”共振及内部扰动)。

这是最危险、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首先,模拟“星陨”共振频率的能量波,被小心翼翼地注入大阵能量场。

起初,大阵并无异常。但随着频率的微调和能量强度的增加,监测系统突然捕捉到了一种诡异的内部能量谐振!尤其是在陨星台遗址正下方的地脉灵路中,能量波动异常放大,并开始反向冲击大阵核心结构!

“发现异常共振!源头确认!位于‘陨星台’地脉节点!共振强度正在指数级攀升!”灵枢的警报声变得急促!

“果然有后门!”赵乾心头一紧,“立刻记录共振频率和能量传导路径!启动反制措施!注入反向灵波,尝试抵消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