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修仙之我在搞科学 > 第86章 灵力自动驾驶丹炉

第86章 灵力自动驾驶丹炉(1 / 2)

第八十六章:灵力自动驾驶丹炉

“丹药品类扩张战略”的成功实施,如同为在血与火中挣扎的流云宗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生命力。丰富多样的新型丹药,极大地提升了伤员的救治效率、修士的持续作战能力以及对复杂战场环境的适应性。科学派主导的柔性生产线、标准化流程和智能仓储系统,确保了这些救命丹药能够稳定、高效地生产并精准配发到最需要的地方。

然而,随着战事的持续和丹药需求的爆炸式增长,一个新的、更为基础的瓶颈逐渐浮出水面——高阶丹药的炼制,对丹师个人技艺和心力的依赖过重,产能严重受限。

虽然科学派的流水线技术能够大规模生产筑基期、金丹期常用的中低阶丹药,但对于那些需要精微控火、复杂药性融合、乃至蕴含一丝丹师自身道韵的高阶丹药(如某些强效疗伤丹、突破瓶颈的辅助丹药、以及最新发现的可能干扰“星陨”仪式的特殊丹药),自动化生产线仍显得力不从心。这些丹药的炼制,往往需要经验丰富的丹师全神贯注,耗费大量时间和心神才能完成一炉,且成丹率和品质波动较大。在宗门精锐丹师数量有限、且需时刻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情况下,高阶丹药的产能远远跟不上消耗的速度。

“不能再让葛洪长老这样的丹道宗师把时间浪费在重复性的炼丹劳役上了!”在一次关于丹药供给的紧急会议上,器堂鲁大师看着疲惫不堪的葛洪,忍不住拍案而起,“我们必须想办法,让机器也能学会炼制高阶丹药!”

这个想法极为大胆。让没有灵性、不懂药理的机器,去完成需要“匠心”和“道韵”的高阶炼丹?这在传统丹修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科学派却从中看到了契机。赵乾沉思片刻,提出了一个融合了最新技术成果的构想:“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研发一种‘灵力自动驾驶丹炉’?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流水线,而是能够模拟甚至超越优秀丹师操控能力的智能炼丹系统!”

“自动驾驶?”众人愕然。

“正是!”赵乾解释道,眼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其核心思想是:将一名优秀丹师炼制特定丹药的整个过程——包括火候变化、药液投放时机、灵力搅拌频率、甚至应对丹炉内微妙能量变化的调整策略——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化采集和建模’,形成一套极其复杂的‘自动驾驶算法’。然后,将这套算法植入特制的、具备高精度灵能操控系统的丹炉中,让丹炉能够自动执行整个炼丹流程,并具备一定的应对突发状况的‘自适应’能力。”

这个构想,将“数据化炼丹日志”、“pId控温炼丹法”、“人工智能丹方推演”等技术推向了极致,目标是实现炼丹过程的完全自动化与智能化!

“技术路径推演:”灵枢迅速介入分析,

1. 数据采集与建模: 需要邀请顶尖丹师(如葛洪)作为“样板”,在特制的“全息投影炼丹教学”丹炉中炼制目标丹药。该丹炉将配备超精密传感器(基于“灵力显微镜”和“灵力波动频谱分析”技术),记录下炼丹全过程中每一瞬间的温度、压力、灵力浓度、药性变化、乃至丹师神识微调等海量数据。再利用“人工智能丹方推演”系统进行深度学习,构建出该丹药的“完美炼制数字模型”。

2. 高精度执行系统: 丹炉本体需要革命性升级。炉体采用“跨界材料学突破”提供的高稳定性、高灵导性新材料;控火系统升级为多维“pId控温算法”,能同时精确调控地火、灵火、心火等多种火源;药液投放和搅拌系统则借鉴“自动分拣包装流水线”和“离心萃取提纯术”的精密机械臂和灵磁搅拌技术。

3. 感知与自适应系统: 核心难点!丹炉需要能实时感知炉内药性的细微变化(如药性冲突、灵力逸散、杂质生成),并能根据数字模型的指导,进行动态调整。方案:集成“丹毒残留检测仪”和“药性冲突预警算法”的实时监测模块,并赋予算法一定的决策权。

4. 能源与控制系统: 需要稳定强大的灵能供应(连接地脉电站),并由“魔改版量子计算机”(星算一号)提供部分算力支持,进行复杂情况的实时演算。

【关键挑战:1. 丹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手感与道韵的数据化。2. 传感器精度能否捕捉到炼丹中最关键的灵性变化。3. 自适应算法在面对从未见过的异常状况时的应对能力(避免炸炉或炼出毒丹)。4. 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防止被魔气干扰或恶意篡改)。】

尽管困难重重,但在高阶丹药短缺的严峻形势下,这个项目得到了云鹤真人的全力支持。代号“神农”的灵力自动驾驶丹炉研发计划,迅速启动。葛洪长老在得知计划后,沉默良久,最终慨然应允担任首位“数据模板丹师”,他表示:“若此术能成,乃丹道之幸,宗门之福!老夫愿倾囊相授!”

第一阶段:数据采集与模型建立。

在高度保密的地下实验室特制炼丹房内,葛洪长老开始炼制一种对当前战局至关重要的高阶丹药——“九转还魂丹”。他每一次开炉,都处于无数精密传感器的监控之下。温度曲线的每一个波动,灵力注入的每一分强弱,药液融合时产生的微妙光谱变化,甚至葛洪长老眉头微蹙时神识的细微调整……都被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转化为天文数字般的数据流,涌入“星算一号”进行存储和分析。

这个过程对葛洪长老亦是极大的负担,他需要摒弃所有习惯性的、潜意识的操作,将每一步都清晰地展现出来,以便机器理解。经过数十次反复炼制和数据校正,一个极其复杂、但逻辑清晰的“九转还魂丹完美炼制数字模型”终于初步建成。

第二阶段:原型丹炉的建造与调试。

与此同时,器堂和科学派的能工巧匠们,合力打造出了第一台“神农-I型”自动驾驶丹炉。它外形古朴厚重,但内部却充满了未来科技感:灵纹密布的炉壁,多组可独立控温的加热灵阵,精密的机械投药口,高速灵磁搅拌器,以及遍布炉内、如同神经网络般的传感灵丝。其控制核心,是一块镶嵌了“人工智能器灵雏形”简化版灵核的玉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