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翻开第一页。
“山区小学,晨雾缭绕。
破旧的教室里,女主角(顾湘)背对镜头,正在用一块破旧的抹布,用力擦拭着斑驳的黑板。她的动作有些笨拙,却异常认真。窗外,传来孩子们稚嫩而跑调的歌声。”
简单的文字,却像带着魔力,瞬间将她拉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没有闪光灯,没有流言蜚语,只有山风、雾气、孩子们清澈的眼睛,和一个女人沉默而坚韧的背影。
她继续往下读。
顾湘的台词很少,大部分时候,她都是用动作和眼神在表达。
她从繁华都市逃离,躲进这片大山,并非为了救赎谁,更像是一种自我的放逐和寻找。她笨拙地学着生火、做饭,耐心地教着那几个留守孩子认字,在寂静的深夜里,对着群山无声地流泪……
林薇读着读着,呼吸渐渐放缓。
她不是在读一个虚构的故事,她仿佛在透过顾湘的眼睛,审视着自己破碎的灵魂。那些压抑的、无声的痛苦,那些对过往的悔恨,对未来的迷茫,竟然在这个虚构的角色身上找到了奇异的共鸣。
直到——
顾湘(独白,声音很轻,几乎被山风吹散):
“他们都问我后悔吗?把最好的年华,浪费在虚无的掌声和注定消散的泡沫里。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我只是……偶尔会想起二十岁的那个下午,阳光很好,我躺在宿舍的床上,看一本无关紧要的小说,什么也没想,就觉得,那一刻,真好。
可惜,回不去了。
但山里的桃花,今年开得格外好。也许……往前走,不一定都是悬崖。”
——
林薇的指尖停留在这一页,久久没有翻动。
窗外的雨声不知何时停了。
东方的天际,透出一丝极其微弱的、鱼肚白的亮光,驱散了些许沉沉的夜色。
她抬起头,望向那抹微光。
眼眶有些发热,
但这一次,不是因为绝望,而是因为一种……被理解、被触碰到的酸涩。
她拿起笔,在剧本的扉页,郑重地、一笔一划地写下了两个字:
林薇。
这不是一个轻率的决定,更像是一个仪式,一个对过去的告别,一个对未知未来的郑重确认。
她合上剧本,将它紧紧抱在胸前,仿佛抱住了一个崭新的、脆弱的、却充满生命力的希望。
天,快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