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并不知道萧月的具体身份背景,只觉得她强大、温柔,且懂得尊重。
萧月也难得地卸下了平日里的盔甲和算计,听着女孩用略带稚嫩却充满热情的语言描绘她的舞蹈世界,仿佛也暂时远离了那些纷繁复杂的权力与商业博弈。
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次熄灭,夜色愈发深沉。公寓里,只有两个女子低低的交谈声和偶尔响起的轻微笑声。
“萧月姐,”诗婉宁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
“您……是做什么的?感觉您好像……很厉害。”她想起了萧月在酒吧里仅凭气势就压住那几个纨绔的场景。
萧月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我做一点投资和文化方面的工作。”她顿了顿,看着诗婉宁,
“重要的是,无论做什么,守住本心,保护好自己。你的舞蹈很好,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放弃了最珍贵的东西。”
诗婉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将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长夜漫漫,一盏明灯,温暖了一个险些陨落的年轻梦想。
……
第二天清晨,诗婉宁在客房醒来,阳光已经透过窗帘缝隙洒了进来。她走出房间,看到萧月已经穿戴整齐,正在客厅的开放式厨房准备简单的早餐。
“醒了?过来吃点东西。”萧月招呼她,神态自然,仿佛她们是相识已久的朋友。
餐桌上放着牛奶、面包和煎蛋。诗婉宁坐下,心里充满了感激和不真实感。
“吃完早餐,我让司机送你回学校。”萧月将一杯牛奶推到她面前,“以后有什么事,可以给我打电话。”她递过一张只有名字和电话号码的私人名片。
诗婉宁双手接过,如同捧着什么珍宝,眼圈又有些发红:“萧月姐,谢谢您……我……”
“好了,”萧月温和地打断她,“好好完成你的毕业汇演,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送走诗婉宁后,萧月站在窗边,看着楼下车辆载着女孩远去。
她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从诗婉宁身上,看到了“月华基金”可以支持和延伸的方向——扶持真正有潜力、有纯粹艺术追求的青年人才。
这或许比单纯投资某个文化项目,更有意义,也更符合乾哲霄所说的“润泽土壤”。
她拿起手机,给助理发了条信息,让她留意汉东音乐学院毕业汇演的信息,特别是敦煌舞方向的。
她不知道,这个看似偶然的夜晚,这盏为他人点亮的明灯,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投射出怎样意想不到的光芒,又在汉东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中,激起怎样一圈微小的、却可能影响深远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