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正奇相生·网缚潜鳞(1 / 2)

汉东省委,一号会议室。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气氛凝重。与其说是工作会议,不如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座的除了相关省领导、主要经济部门负责人,还有特意从京州赶来的李达康和沈墨。

议题很明确:应对近期出现的“改革遇阻”、“发展放缓”等悲观论调,稳定市场信心,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

率先发言的是一位分管工业的副省长,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忧虑:

“……确实,受外部环境和一些……内部杂音的影响,部分投资者持观望态度,几个重点项目的推进速度有所放缓。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在某些非原则性问题上,适当放宽标准,先确保投资落地?”

这话引来几声附和的低语。

李达康眉头紧锁,正要开口反驳,陆则川却先一步说话了。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会议室每个角落,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

“放缓速度,不是因为方向错了,而是因为我们正在爬坡过坎,正在清理路基上的碎石。如果因为几块碎石,就修改既定的路线图,甚至降低道路标准,那才是对发展最大的不负责任。”

他目光扫过在场众人,继续说道:

“悲观论调从哪里来?一部分是外部环境使然,但更多,是有人想让我们自乱阵脚,想让我们在压力下放弃原则,重回粗放发展的老路。我们如果退了这一步,接下来就会退第二步,第三步,直到退无可退!”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铿锵:“我的意见是,不仅要坚持既定标准,还要更高标准!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的发展成果,来回应所有的质疑和噪音!”

他看向李达康和沈墨:“达康同志,沈墨同志,京州是汉东改革的龙头,你们最有发言权。”

李达康立刻接过话头,他说话一如既往地直接,甚至带着点火药味:

“陆书记说得对!我们不能自己吓自己!光明峰项目二期,顶着那么大的舆论压力,现在有了监督小组,进度反而更扎实了!为什么?因为老百姓看到了我们的诚意和决心!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土地规划,我们一寸都不会让,必须严格按照最高环保和科研标准来!没有这个‘正’字当头,招来的就不是凤凰,是乌鸦!”

沈墨的发言则更侧重数据和逻辑,她展示了京州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新动能方面的强劲增长数据,以及经过优化后的、更具吸引力的产业配套政策。

“信心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只要我们自身过硬,项目质量高,发展前景好,真正的战略投资者,不会被短期的杂音所干扰。”

沙瑞金全程安静地听着,直到几人发言完毕,他才缓缓开口,一锤定音:

“则川同志、达康同志和沈墨同志的意见,我完全赞同。汉东的发展,到了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正’道而行。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杂音,省委的态度是——不信谣、不传谣、更不受其干扰!各部门要主动作为,加强政策解读和预期引导,把我们正在做的好事、实事,大声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