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考察行程接近尾声,
陆则川率领的代表团收获颇丰,与多家欧盟机构、领先企业及科研中心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一系列关于绿色技术引进、智慧城市共建、高端人才交流的初步协议被仔细地放入行囊,准备带回汉东,投入那片亟待升级换代的土地。
行程虽然紧凑,但陆则川始终保持着冷静的头脑,他知道,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舶来的“种子”,在汉东独特的政治土壤和现实环境中培育、生根、发芽。
然而,就在他们整理行装,准备踏上归途之际,
万里之外的汉东,乃至京城,正酝酿着一场足以改变现有格局的剧烈风暴。
……
汉东省委,高育良办公室。
气氛凝重而隐秘。
祁同伟坐在高育良对面,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堆了几个烟蒂。
他刚从吕州前线秘密返回省城,身上还带着一丝硝烟未散的凌厉。
“育良书记,吕州那边,程度他们已经锁死了姚卫东海外转移资产的关键通道,几个核心证人的心理防线也到了临界点。”
“孙德海和钱永福吐出来的东西,足以形成闭合的证据链。只等则川书记回来,一声令下,就可以全面收网,将姚卫东及其核心党羽一网打尽!”祁同伟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猎人即将捕获猎物前的兴奋与谨慎。
高育良微微颔首,手里拿着一份长长的名单,上面罗列着吕州、林城乃至省直一些关键部门可能因姚卫东案牵连而空出的位置,以及一些需要调整、加强的岗位。
“嗯,同伟,你和程度同志辛苦了。案子办成铁案,这是前提,也是我们最大的底气。”高育良放下名单,目光深邃地看向祁同伟,
“案子一结,必然涉及到大量的人事调整。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布局,确保权力平稳过渡,牢牢掌握在可靠的人手中。”
他顿了顿,手指在名单上的几个位置点了点,语气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斟酌:
“比如,吕州市委书记这个位置,至关重要。既要能迅速稳定局面,收拾残局,又要能坚决贯彻省委下一步的改革部署。我看……省委政策研究室的王副主任,理论水平高,原则性强,是个合适的人选。他在基层也锻炼过,熟悉情况。”
祁同伟目光微闪。
这位王副主任,是高育良在省委党校担任校长时的得意门生,理论功底扎实,但实干魄力稍显不足。
他心中迅速权衡,明白高育良这是在为自己的学派延续影响力。
他并未直接反对,而是迂回地提出建议:
“育良书记考虑得周全。王副主任理论水平确实很高。不过,吕州经此一乱,百废待兴,可能需要一个更有闯劲、更熟悉经济工作的同志去打开局面。”
“省发改委的刘副主任,在推动几个重大项目建设上表现突出,是不是也可以作为一个备选考量?还有陈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