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星球的大气充满了生命信号,那它怎么着也该是绿色的,像一锅没煮开的、充满了藻类的菠菜汤。
但这其实是个挺大的误会。
我们总觉得,植物是绿色的,是因为它们需要吸收绿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可实际上,情况恰恰相反。植物之所以呈现出绿色,不是因为它们喜欢绿光,而是因为它们“不想要”绿光。
太阳系这颗恒星(Sol),能量输出最强的光谱波段,恰好就在绿光这里。这种行为,从纯粹的能量利用效率角度来看,简直就是一种匪夷所思的浪费。这就好像一个饿了三天的人,走进自助餐厅,对那盘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烤肉看都不看一眼,反而跑去吭哧吭哧地啃起了旁边的胡萝卜和西兰花。
因此,有些地球上的科学家就推测,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一段关于远古生命演化的“宫斗史”。
一种比较主流的推测便是“紫色地球假说”。
这个假说认为,在叶绿素诞生之前,地球的海洋里,可能就已经存在着一种更古老的、利用“视网醛”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呈现出紫色,而它们吸收的,恰好就是能量最强的绿光波段。它们是地球上第一批懂得利用太阳能的“霸主”,几乎垄断了能量最丰沛的“主菜”。
后来,我们熟悉的、利用叶绿素的这些绿色植物的祖先,才姗姗来迟。作为后来者,它们打不过那些早已占据了最佳生态位的紫色前辈。没办法,主菜被抢光了,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去吃那些紫色老大哥们看不上、反射出来的“残羹冷炙”,红光和蓝光。
“所以你的意思是……那些微生物是完全不同的进化路径?”
江心月有气无力地挥了挥手,算是默认了。她已经懒得再重复一遍那些复杂的生物化学名词了,只是用一种“你总算开窍了”的眼神看着他。
林天鱼摸着下巴,在主控室里踱起了步,江心月这套假说他听懂了。
可问题是……
他开始在脑海里飞速地翻阅着自己从那些古代卫星里扒拉出来的“历史文献”。按照这个副本的背景设定,这颗星球上的所有生命,从最基础的微生物到那些长得奇形怪状的异星甲虫,其源头有且只有一个:
地球。
这就产生了一个无法被绕开的逻辑悖论。
如果紫色微生物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失败者”,那它们凭什么能在这颗新的星球上反客为主,把那些本应是“天选之子”的绿色植物给挤兑得连个角落都找不到?
靠着自然演化?在这短短几千年里,完成一场行星级别的生态位颠覆?林天鱼觉得这可能性比他下顿饭吃泡面没有调料包还低。
更何况从那些古代卫星的日志来看,早在那场“泰伦虫群”爆发,古代文明还活蹦乱跳的时候,这颗星球的卫星轨道图上,大气层就已经是一片浓郁的紫色了。
这说明这锅“紫菜汤”,在古代人还没玩脱之前,就已经被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