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静悄悄的,只有风声刮过那些半成品的建筑骨架,发出呜呜的声响。数千名劳改犯,不再像往日那般被驱赶着干活,而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或坐或卧,用一种混杂了“期待”、“茫然”与“我们真的可以这么干吗”的复杂眼神,望向那个临时搭建的、由混凝土块堆砌而成的“主席台”。
主席台上,利亚姆·贝克正意气风发。他感觉自己又回到了耶鲁的辩论赛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舞台,而台下那些愚钝的灵魂,都将被他的言语所点燃。
他每天只做三件事:吃饭、睡觉、以及发表演讲。
演讲的内容翻来覆去也就那么几句,无非是“劳动者的尊严”、“争取应得的权利”、“团结就是力量”之类的陈词滥调。但这套在现实世界的美利坚,连高中生社团竞选都懒得用的说辞,对于这群刚刚才从“朝不保夕”的野蛮状态,一步跨入“集体劳动”新时代的前海盗、前部落民而言,却不啻于天启。
“尊严”?那是什么?能换成朗姆酒吗?
“权利”?在他们的世界里,唯一的权利,就是把刀架在别人脖子上的权利。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将利亚姆奉若神明。因为这位来自异乡的“文化人”,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说出了他们心中最朴素的愿望——
“我们要吃肉!”
“我们不想一天干十个小时!”
于是,整个b-13号工地,便在这场由“改善伙食”引发的工人运动中,陷入了彻底的停摆。
负责监工的“公民卫队”小队长急得嘴上都起了燎泡。他已经把情况上报了三天了,可上面除了回复一句冷冰冰的“已收悉,原地待命”,便再无下文。他手底下那几十号同样年轻的士兵,面对着这数千名虽然没有武装,但个个身强力壮、眼神不善的劳改犯,也只能是色厉内荏地端着枪,进行着一场毫无意义的对峙。
利亚姆微笑着看着这一切。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他根本不在乎这帮乌合之众能不能真的争取到“八小时工作制”。他在乎的,是这场由他亲手点燃的混乱,能持续多久,能闹多大。他在赌,那个神秘的最高执行官,为了维持他那套“解放者”的光辉形象,为了那所谓的“社会稳定”,最终必然会选择妥协。
到那时,他,利亚姆·贝克,将作为这数千名劳工唯一的“代言人”,坐上谈判桌。而他谈判的筹码是整个b-13号工地的生产秩序,乃至……整个新生政权的“执政合法性”。
他已经想好了,只要对方肯谈,他就会“大度”地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诉求,只要求一个最“合理”的条件——
让他离开这里去执行他那早已停滞的主线任务。
就在他沉浸在自己那充满了“运筹帷幄”之智谋的完美剧本中时,远方的地平线上,扬起了一片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