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们这些玩家而言,这东西的作用,便是在身上挂一个缓慢、却又持久的恢复性状态。在血量缓缓回升的同时,移除掉那些附着于身上的、恼人的负面效果。
和那种能在关键时刻将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大血瓶”相比,很难说谁优谁劣。
后者的恢复速度堪称暴力,一分钟内足以拉回数千点生命值,而这小小的医疗箱,林天鱼在心中粗略估算了一下,其每分钟的回血量恐怕还不足五十点,效率甚至还不如现实世界里那些三四块钱一瓶的小血瓶。
但,“大血瓶”无法移除负面状态。
这一条,便足以让这不起眼的医疗箱,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其战略价值,甚至要远远超过前者。
还是以那个注定要在海洋冰盖上开局的倒霉蛋为例,如果他的体质没有高到可以忽视负几十摄氏度的程度,那么哪怕他奢侈到将大血瓶当水喝,疯狂地抵消着低温环境所带来的持续伤害,但他依旧无法阻止那个名为“寒冷”的负面状态,如同跗骨之蛆般,在他的状态栏里生根、恶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冷”的等级越来越高,每分钟的扣血量会随之增加,更致命的是,它还会持续地削减角色的各项属性。而属性的降低,又会进一步削弱他的抗寒能力,导致“寒冷”状态的恶化速度……反而会越来越快。
这将形成一个加速奔向死亡的恶性循环。最终,那个倒霉蛋会在绝望中发现,自己回血的速度,终究还是追不上掉血的速度,在手脚被冻得失去知觉,意识被严寒彻底吞噬的痛苦中,喜提GG。
而这小小的医疗箱,虽然无法提供立竿见影的爆发性治疗,却能缓慢而又坚定地拔除那根名为“寒冷”的毒刺。
它更适合殖民者,而非战士。
当然,如果那个人实在是太菜了,体质属性低到令人发指,导致这医疗包带来的“治愈”buff,其恢复速度都还跑不过“寒冷”debuff的增长速度,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那不能怪装备不给力,只能怪自己太弱鸡。
仓库剩下的,便是一座由无数工业零件堆砌而成的、冰冷的山丘。
在正常的游戏流程中,这些繁杂的造物或许会被简单粗暴地抽象成一个名为“零部件”的基础资源图标。然而在这里,它们以最原始、也最真实的形态,呈现在两人面前。
大大小小的齿轮,如同被拆解的钟表内脏,散发着机油与金属的冷冽气息;一卷卷颜色各异的绝缘电线,如同冬眠的蛇群,盘踞在角落;闪烁着微弱电容光芒的电路板,精密得如同某种史前昆虫的翅脉;还有那些用途不明的传感器、处理器、真空管、合金轮轴……
种类繁杂而又齐全,其数量之巨,足以让任何一个白手起家的玩家都当场流下激动的泪水。
林天鱼的眼中,闪过了一丝惊喜。
飞船的数据库里,有蓝图,而眼前的仓库里,有材料。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富裕”了,这简直就是直接将一整套工业革命的“科技树”,连带着初始启动资金,打包塞进了他们的口袋!他们甚至可以跳过最原始的蒸汽时代,直接手搓出地热发电机和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