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林天鱼这种主要只是用来打游戏和进行日常使用的普通用户来说,那几家大厂的最新旗舰级cpU,其性能上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本着“支持国货”的原则,他最终还是将那颗售价一万一千块钱的“龙芯 9900K”,加入了购物车。
随后,他又如法炮制地,挑选了主板、内存、硬盘、电源、机箱之类的其他配件。
令他比较意外的是这个世界的显卡。
因为这个世界的cpU,其实已经强大到了一个有些离谱的地步,特别是那项名为“单核超线程虚拟化”,近乎于黑科技的技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并不在于通过增加物理核心的数量来提升性能,而是通过一种极其复杂的算法,让单个物理核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同时模拟出成千上万个虚拟的“微线程”。
每一个“微线程”都可以被分配去独立地、并行地处理一个极小的、单一的任务。
这种技术对于那些可以被拆分成无数个简单、重复步骤的计算任务,例如光线追踪、三维建模渲染之类的,其效率简直高到令人发指。
也正因为如此,那颗“龙芯 9900K”的cpU,如果真的拿去和林天鱼前世那个所谓Rtx 5090或者4090之类的顶级显卡对打,在渲染领域谁更强大还真不一定。
而在cpU已经变得如此全能的情况下,这个世界的显卡,则干脆就放弃了在“通用计算”这个赛道上和cpU去进行内卷。
它们选择了一条更加极端,也更加专精的道路——将“并行计算”这条路,给一口气走到了黑。
这个世界的顶级显卡,其核心设计理念,已经不再是为了“图形处理”而服务了。
林天鱼无语地看着那些动辄上百Gb的超大显存,甚至连一个像样的“视频输出接口”都没有的所谓“消费级显卡”,陷入了思考。
这些玩意儿,与其说是“显卡”,不如说更接近于一种专门用来进行大规模并行计算的“协处理器”。
它们内部的计算单元也多种多样。
例如,每一款显卡都标配了专门用来进行矩阵计算的“张量核心”。
有些还有专门用来进行大规模物理模拟的“动力学核心”。
最离谱的当属“熵变核心”这种架构,林天鱼一时间还没从商品简介中看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是做什么的。
他好奇地点开了搜索引擎,查了一下相关的资料。
「熵变核心是一种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与量子退火原理设计的新型协处理计算架构,主要用于求解特定类型的高维非线性方程组及复杂的组合优化问题。」
这是中文吗?
过惯了青春高中校园日常的林天鱼,第一次直面了这个世界的顶尖科技水准。
果然,正如人们所言,要看一个文明的科技能力,就去看他们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