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烽烟骤起,关中砺兵(1 / 2)

白鸟峒猎手遇袭和陌生脚印的出现,如同两声急促的警钟,在刚刚成立的“海岸守望同盟”中敲响。紧张的气氛瞬间取代了短暂的联合喜悦。

黑石峒中央的黑石广场上,篝火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旺盛。老峒主、岩鹰、楚骁,以及匆匆赶来的白鸟峒使者和其他几个同盟部落的代表齐聚一堂,每个人的脸色都凝重如山雨欲来的天空。

“他们来了!那些海上的豺狼,带着火器来了!”白鸟峒使者声音悲愤,“我们失去了三个最好的猎手。必须让他们血债血偿。”

“血债血偿!”几个年轻气盛的俚人战士跟着低吼,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楚骁保持着冷静,他走到中央,目光扫过众人:“复仇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能被愤怒冲昏头脑。对方这次有备而来,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硬碰硬,正中他们下怀。”

“萧远兄弟,你说该怎么办?”老峒主沉声问道,如今楚骁的意见在联盟中已有相当分量。

楚骁蹲下身,用一根树枝在铺满细沙的地面上快速划动:“根据岩鹰探查到的脚印和船只痕迹判断,对方这次登陆的人数应该在五十到八十人之间。他们选择在那片偏僻海滩登陆,说明其目标可能并非强攻某个特定的峒寨,而是……”

他顿了顿,树枝指向沙盘上几个关键点:“……而是想建立一个稳固的前进基地,以此为跳板,逐步蚕食,分化瓦解我们!他们伏击白鸟峒的猎手,既是为了获取情报,也可能是一种挑衅和试探,想引我们贸然出击,以便在野外利用火器的优势歼灭我们的有生力量。”

众人闻言,倒吸一口凉气。若真如此,对方的指挥官绝非莽夫,而是深谙兵法。

“那我们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我们的土地上扎根吗?”一位来自小部落的代表焦急道。

“当然不!”楚骁斩钉截铁,“他们想立足,没那么容易,这里是我们的山林,不是他们可以肆意妄为的海船。”

他迅速提出了应对策略:

“第一,严密封锁消息。各峒立刻约束族人,近期尽量避免前往海岸附近区域狩猎采集,尤其是那片登陆点周围。让对方变成‘瞎子’和‘聋子’。”

“第二,加强巡逻与监视。组织联合巡逻队,在对方可能的活动区域外围进行不间断的隐蔽监视,摸清他们的兵力分布、活动规律和补给路线,但避免正面冲突。”

“第三,也是关键,”楚骁目光锐利,“利用我们对地形的熟悉,不断骚扰、偷袭!他们人少,我们人多;他们依赖火器,我们擅长潜伏和丛林作战。夜间袭扰他们的营地,破坏他们的水源,设置陷阱……我们要像山里的蚊子一样,不停地叮咬他们,让他们不得安宁,疲于奔命,无法安心建立据点!”

“第四,尽快将情况通报给更远处的部落,尤其是那些尚未加入同盟,但实力强大的峒寨,让他们看清形势,共同对敌!”

这套以骚扰、疲敌、孤立为主的“丛林困兽”战术,深合俚人狩猎之道,立刻得到了众人的认同。

“好!就按萧远兄弟说的办!”老峒主一锤定音,“岩鹰,你负责调配人手,组织巡逻和袭扰!各峒立刻回去准备,派出最精锐的战士!”

联盟的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一支支由各部落战士混编而成的小队,如同溪流汇入大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向着那片被敌人玷污的海岸线渗透而去。

就在岭南沿海烽烟骤起,楚骁以游击战术应对入侵者之际,数千里外的玉门关,同样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却至关重要的“砺兵”。

关城之内,匠作营的炉火日夜不熄,叮当之声不绝于耳。在军师谢文渊的全力支持和匠人头目的绞尽脑汁下,利用本地能找到的矿石和回收的废旧兵器,炼铁工艺有了一些艰难的改进。虽然炼出的铁质依旧无法与江南精铁相比,但打造出的枪头、箭簇至少更加坚韧耐用了一些。工匠们甚至尝试模仿缴获的狄人弯刀形制,打造更适合骑兵劈砍的马刀。

校场之上,操练的口号声震天动地。王校尉和胡彪等人深知兵力有限,无法与赵元庚拼消耗,便将训练重点放在了提高单兵素质和小组配合上。针对狄人骑兵的特点,加强了步兵长枪方阵的对抗训练和弩手的精准射击训练。同时,从流民和边民中挑选健壮者,编入辅兵,负责运输、修筑工事,让战兵能更专注于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