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冲商队的成功回归,如同在玉门关略显沉闷的休养期内投入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持续扩散。那条用鲜血和生命蹚出的西行商道,虽依旧脆弱且充满风险,却实实在在地成为了打破封锁的一线生机。
将军府内,沈燕对着韩冲带回的西域地图和情报,目光灼灼。楼兰的暗中盟约、西域诸国对西州的普遍不满、以及那条蜿蜒于沙漠戈壁间的隐秘路线,在她脑中迅速勾勒出一幅新的战略蓝图。
“将军,”她指向地图,“楼兰位置关键,虽国力不强,却可作为跳板。其东拒西州,西联诸国。我们可效仿此次之法,派遣小型、精干的商队,以贸易为名,逐步渗透,结交更多如楼兰般受西州欺压的小邦,构建一个隐秘的‘西域联络网’。不需他们出兵,只需情报共享、物资流通,必要时允许借道,便足以对西州形成巨大牵制,甚至…未来或可成为我们另一条出路。”
楚骁颔首,眼中亦有精光闪动:“先生所言极是。此事便由先生全权筹划,王将军协助选派人员。规模要小,行动要密,安全第一。首要目标,非牟利,而是扎根,建立信任。”
很快,数支规模更小、伪装各异的队伍,带着玉门关的特产和满满的诚意,再次悄无声息地西出阳关,如同涓涓细流,渗入广袤的西域。他们带去的不仅是货物,更是玉门关寻求合作、共抗强权的信号。这条暗渠,开始悄然流淌。
外部寻求突破的同时,关内部的“砺刃”行动也从未停止。新兵操练已初见成效,但那终究是校场上的演练。真正的战士,需要在血与火中淬炼。
机会很快到来。
北面巡哨的游骑回报,一支约三百人的狄人部落,因内部争斗失败,脱离了主部落,正游荡在玉门关西北方向二百里处的“野狐岭”附近,似乎试图南下劫掠边民或小股商队以苟延残喘。
王校尉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练兵机会。他请示楚骁后,决定派出由五百新兵和两百老兵混编的队伍,由数名经验丰富的都尉、队正率领,前往清剿这支狄人残部。胡彪闻讯,吵嚷着要带队,被楚骁按下了。
“杀鸡焉用牛刀。让雏鹰自己去抓第一只兔子。”楚骁如是说。
野狐岭一带,山势起伏,沟壑纵横。新兵们第一次真正踏上战场,紧张与兴奋交织。在老兵的带领和激励下,他们利用地形,设下埋伏,然后发起突袭。
战斗过程并不像演义小说那般轻松。狄人虽败逃,但凶性不减,困兽之斗尤为疯狂。新兵们初次见血,难免慌乱,配合生疏,甚至出现了误伤。但在老兵的沉稳指挥和身先士卒下,他们最终稳住了阵脚,凭借人数和装备优势,逐渐将狄人残部分割包围。
一场激战过后,狄人被尽数歼灭,缴获了一批马匹和皮货。但新兵们也付出了数十人伤亡的代价。看着同袍的尸体和受伤同伴的痛苦呻吟,胜利的喜悦被冲淡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甸甸的真实感和对战争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