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 第324章 实操演练:毛发线索破家禽窃案

第324章 实操演练:毛发线索破家禽窃案(1 / 2)

1990年冬的南州,午后的阳光勉强穿透云层,洒在市局大院的空地上。林砚站在临时搭建的“模拟案发现场”旁,看着三组警员围在各自的区域忙碌,嘴角泛起一丝笑意。刚才还对“新技术”半信半疑的基层警员,此刻都沉下心来,跟着手册一步步尝试勘查。

“老王,你手里那根毛发,先放在载玻片上,用放大镜仔细看毛囊部分,区分是人毛还是兽毛。”苏晓拿着记录本,走到“鸡窝现场”旁,耐心指导着。老王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将棕色毛发放在载玻片上,凑到眼前仔细观察,眉头时而皱起时而舒展。

“林队,你看这个!”另一边,负责“供销社柜台”模拟现场的年轻警员小李突然喊道。林砚快步走过去,只见小李手里拿着一张显影后的滤纸,上面清晰地印着半个指纹。“我按照手册上的方法,用改良版指纹粉扫了柜台边缘,没想到真的显出指纹了!”小李的语气里满是兴奋。

林砚接过滤纸,用手电筒照亮指纹:“不错,这指纹的斗型纹很明显,只要录入指纹档案,就能比对出嫌疑人。你们再仔细找找,看看有没有其他微量物证,比如衣物纤维或者皮屑。”小李立刻蹲下身,继续在柜台缝隙里排查,旁边的另一位警员则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着发现的每一处线索。

这时,老王拿着载玻片走到林砚面前,语气里少了几分质疑,多了几分请教:“林队,你帮我看看,这根毛发的毛囊有点萎缩,而且毛发粗细不均匀,我觉得不像鸡的,倒像是人的,但又不敢确定。”

林砚接过载玻片,对着阳光仔细观察,又从工具箱里拿出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实验室为基层改良的便携款),将载玻片放上去:“你看,这根毛发的毛鳞片排列比较稀疏,而且有明显的人为剪切痕迹,鸡的毛发毛鳞片更密集,还会带有羽毛特有的纹理,所以这确实是人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结合‘鸡窝现场’的模拟设定,嫌疑人很可能是在偷家禽时,不小心被鸡窝的栅栏挂到了衣服,蹭掉了毛发。如果是真实案件,我们可以把这根毛发送到实验室,提取DNA(注:此处为80年代末初步DNA技术应用,符合时代技术推进逻辑),再比对辖区内有盗窃前科人员的样本,很快就能锁定嫌疑人。”

老王恍然大悟,拍了拍大腿:“原来是这样!以前我们办家禽盗窃案,只能蹲守或者找村民打听,要是早会这方法,能省不少事。上次我们辖区丢了十多只鸡,查了半个月都没头绪,要是当时能提取到这样的线索,说不定早就破案了。”

林砚笑了笑:“这就是新技术的意义,不仅能提高破案效率,还能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消耗。基层办案接触最多的就是民生小案,看似琐碎,到每一件都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用技术把这些案子办扎实,才能真正让群众安心。”

就在这时,负责“邻里打架现场”的警员举着手喊道:“林队,我们在桌椅的抓痕处提取到了几缕蓝色的纤维,还显现出了两枚重叠的指纹!”

林砚和苏晓立刻走过去。只见桌椅的木质表面有明显的抓挠痕迹,痕迹处粘着几缕细小的蓝色纤维,旁边的白纸上,两枚重叠的指纹清晰可见。“这两枚指纹,一枚纹路较粗,边缘有磨损,应该是男性的;另一枚纹路较细,指纹间距较小,大概率是女性的。”林砚指着指纹分析道,“结合‘邻里打架’的设定,这两枚指纹很可能是打架双方留下的,而蓝色纤维则可能来自其中一方的衣物,通过纤维的材质和颜色,就能缩小排查范围。”

苏晓补充道:“我们可以通过纤维的燃烧实验,判断纤维的材质——棉纤维燃烧后有烧纸味,化纤纤维燃烧后会结焦。如果是真实案件,找到对应的衣物,再结合指纹比对,就能明确双方的动手顺序和责任。”

在场的警员们听得连连点头,之前的顾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新技术的好奇和认可。小李放下手中的工具,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这些‘新方法’太复杂,不适合基层办案,今天实操了才发现,其实只要掌握了技巧,比我们靠经验瞎猜管用多了。”

“是啊,”另一位警员接过话头,“上次我办一起邻里纠纷的案子,双方都说是对方先动手,现场又没有证人,最后只能调解了事。要是当时会提取指纹和纤维,就能拿出确凿的证据,也不用让双方互相扯皮了。”

林砚看着众人的转变,心里很是欣慰:“大家不用着急,今天只是初步的实操演练,接下来的一周,我们会分批次组织大家到实验室进行系统培训,从物证提取到线索分析,一步步教,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掌握。而且实验室会为每个派出所配备一套简易的勘查工具,方便大家在现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