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 第251章 旧案重燃:父亲卷宗里的半枚烟蒂

第251章 旧案重燃:父亲卷宗里的半枚烟蒂(1 / 2)

1990年的南州夏夜,蝉鸣聒噪得人心烦。刑侦大队办公室的白炽灯亮得刺眼,林砚坐在堆满卷宗的木桌前,指尖摩挲着一个泛黄的牛皮纸档案袋,封皮上“1982年南州纺织厂仓库纵火案”的字迹早已模糊,右下角“经办人:林卫国”五个字却力透纸背,像一根细针,密密麻麻扎在他心上。

这是父亲林卫国牺牲前正在追查的最后一桩案子。三年前他刚穿越来时,李建国队长怕他触景生情,特意将这份卷宗锁在档案柜最底层,如今他接任刑侦大队队长,又恰逢局里要清理历史遗留悬案,这份尘封的卷宗才重新回到他手中。

“吱呀”一声,办公室门被推开,苏晓端着两杯凉白开走进来,身上还带着法医室特有的消毒水味道。她将水杯轻轻放在林砚桌前,目光落在卷宗上,轻声道:“还在看这个案子?都快十二点了,明天再查也不迟。”

林砚抬头,眼底布满红血丝,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睡不着。你看这里,”他翻开卷宗第一页,指着现场照片,“当年仓库烧毁严重,现场勘查记录只写了‘疑似电线短路引发火灾’,但父亲在旁边画了个问号,还标注了‘烟蒂’两个字,可后面的物证清单里,根本没有烟蒂的记录。”

苏晓凑过去,借着灯光仔细看着照片。黑白照片里,烧毁的仓库残骸狼藉一片,几根焦黑的横梁摇摇欲坠,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灰烬。“会不会是当时现场混乱,物证丢失了?”她轻声猜测。

“不可能。”林砚摇头,语气笃定,“我爸的勘查习惯我了解,他做事极其严谨,既然标注了烟蒂,就一定提取到了。而且卷宗最后一页的结案报告写得含糊其辞,只说‘排除人为纵火,按意外事故处理’,这太反常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漆黑的夜空。1982年,父亲林卫国正是南州刑侦大队的骨干,在调查这起仓库纵火案时,遭遇歹徒袭击,牺牲时年仅三十岁。当年警方认定纵火案是意外,可林砚始终觉得,父亲的死和这起案子脱不了干系。

“我想重新勘查当年的纵火现场。”林砚转过身,眼神坚定。

苏晓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我陪你去。纺织厂几年前就搬迁了,老仓库还在,就是荒得厉害。”

两人简单收拾了勘查工具,驱车前往位于城郊的老纺织厂。车子停在破败的厂门口,铁门锈迹斑斑,上面挂着一把大锁。林砚下车,从工具箱里拿出铁丝,几下就撬开了锁。

推开铁门,一股杂草和尘土的气息扑面而来。老仓库孤零零地矗立在厂区中央,墙体斑驳,窗户早已没了玻璃,黑洞洞的像一只只空洞的眼睛。月光透过残破的屋顶洒下来,在地面投下诡异的阴影。

“小心脚下。”林砚叮嘱道,打开手电筒,率先走了进去。仓库里堆满了废弃的布料和木材,厚厚的灰尘覆盖在上面,一脚踏上去,扬起一片灰雾。

“当年的起火点标注在仓库西北角。”苏晓拿着卷宗,对照着现场说道。

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西北角,林砚蹲下身,用毛刷小心翼翼地清理着地面的灰尘。80年代的现场勘查技术有限,很多微量物证可能被忽略,而他如今拥有现代刑侦知识,或许能发现当年遗漏的线索。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汗水浸湿了两人的衣衫。就在林砚快要放弃的时候,他的毛刷碰到了一个硬物。他心中一动,放慢动作,仔细清理周围的灰尘,一枚锈迹斑斑的烟蒂渐渐显露出来。

“苏晓,你看!”林砚兴奋地喊道。

苏晓立刻凑过来,拿出证物袋,小心地将烟蒂装了进去。“这会不会就是你父亲当年标注的那枚烟蒂?”

“很有可能。”林砚点头,“当年现场被大火烧毁,烟蒂被埋在灰烬深处,可能没被发现。你看烟蒂的过滤嘴,上面有咬痕,说明抽烟的人可能有紧张的习惯。”

他继续在周围勘查,又发现了几块烧焦的木板。林砚用镊子夹起一块木板,仔细观察着:“这块木板的燃烧痕迹不对劲,边缘有明显的助燃剂残留痕迹,当年的勘查报告里根本没提这一点。”

苏晓接过木板,放在鼻尖闻了闻,虽然时隔多年,但仍能闻到一丝淡淡的煤油味:“确实是助燃剂!这说明当年的火灾根本不是意外,而是人为纵火!”

林砚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我爸当年肯定发现了这些线索,所以才会被灭口。现在只要能确定这枚烟蒂的主人,就能找到纵火凶手,也能还我爸一个清白!”

两人连夜将提取到的物证带回警局。第二天一早,林砚就带着烟蒂和木板样本,驱车前往省厅刑侦技术实验室。如今的南州市公安局虽然建成了自己的刑侦技术实验室,但设备还不够先进,一些关键物证的检测还需要依靠省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