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拿起桌上的电话,手指飞快地拨着豫省公安厅的号码,语气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喂,是豫省刑侦队吗?我是南州借调的林砚,‘红衣女尸案’的凶手有线索了!叫周铁山,山东菏泽的货车司机,你们马上排查辖区内的货运站,特别是跑豫皖苏专线的……对,重点查他最近半个月的行车记录!”
挂了电话,李建国把手里的红薯塞给林砚,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没白让你坚持要这台机器。之前咱在豫省排查货运司机时,就差没把菏泽的货运站翻过来了,没想到漏了这个有前科的。”
林砚咬了口红薯,甜丝丝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驱散了浑身的寒气。他看着屏幕上周铁山的照片——寸头,脸上有道刀疤,眼神阴鸷,和他之前根据现场痕迹侧写的“性格孤僻、有暴力倾向”完全吻合。
“还不能松气。”林砚把红薯递给老张,“周铁山是货运司机,现在说不定已经跑到西北了。得马上联系沿途各省的公安,查国道的检查站记录,还有他常去的货运配货站,别让他跑出国境线。”
老张接过红薯,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说:“放心,我现在就去给菏泽市局打电话,让他们查周铁山的家人,看他有没有联系家里。这回啊,我服你这铁疙瘩了!”
苏晓看着林砚在纸上快速记录要联系的单位,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窗外的风雪声混在一起。她忽然想起去年在南州,林砚用铅笔头在烟盒纸上记线索的样子,再看看现在桌上的指纹机,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的踏实——从靠手记脑算到靠科技助力,这条路他们走得不容易,但终究是往前走了。
林砚写完最后一个单位名称,抬头就对上苏晓的目光,他笑了笑:“等抓住周铁山,咱就能给那四个姑娘的家人一个交代了。”
“会抓住的。”苏晓点头,目光落在屏幕上周铁山的照片上,“有这台机器,有你画的犯罪路线图,他跑不掉。”
窗外的雪还在下,但技术室里的气氛已经热了起来。老张拿着电话跟菏泽市局喊得嗓子都哑了,李建国在旁边整理着周铁山的前科资料,林砚则开始绘制周铁山可能的逃跑路线——从豫省到西北,必经的国道就三条,每个检查站都得布控。
林砚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忽然想起穿越过来的第一天,在南州警局的宿舍里,他对着父亲的旧照片发誓,要在这个没有天眼、没有dNA的年代,守住正义。现在,他终于用现代刑侦的方法,让科技成为了正义的“加速器”。
“小林!”老张挂了电话,冲林砚喊,“菏泽市局说,周铁山三天前给家里打了电话,说要去新疆拉货,走的是连霍国道!”
林砚立刻拿起桌上的地图,手指落在连霍国道的线路上:“那他现在应该快到陕甘交界了!马上联系陕西、甘肃的公安,在连霍国道的每个收费站、检查站设卡,重点查解放牌货车,特别是车牌号里带‘鲁R’的!”
李建国把烤红薯的皮扔进垃圾桶,拍了拍林砚的后背:“我跟你一起去西北,咱亲自把这孙子抓回来。”
林砚点头,目光坚定。窗外的雪渐渐小了,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在技术室的窗台上,落在那台指纹机上,反射出细碎的光。他知道,这场跨省追凶的硬仗才刚刚开始,但有了科技的助力,有并肩作战的伙伴,他们离真相,离正义,已经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