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苏晓忍不住低呼一声,眼睛亮了起来。
王科长愣了几秒,伸手摸了摸屏幕上的指纹图案,又赶紧缩回手,像是怕碰坏了:“还真……真找着了?这张磊是干什么的?”
林砚立刻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河南省厅的号码:“喂,我是南州市局借调的林砚,麻烦查一下张磊的最新信息,特别是他的职业和近期行踪……对,就是1982年因盗窃入狱的那个张磊。”
挂了电话,林砚翻开桌上的“红衣女尸案”卷宗,指着里面的犯罪侧写报告:“我们之前判断凶手是长途货车司机,因为三个案发地都在国道旁,且间隔距离符合货车一天的行程。张磊有盗窃前科,出狱后很可能从事货运行业,这跟我们的侧写完全吻合。”
苏晓看着屏幕上张磊的基本信息,补充道:“我记得第二个受害者的丈夫说,案发前一天,他在国道旁的加油站见过一辆蓝色的解放牌货车,司机戴着黑色的帽子,跟张磊的登记照片里的形象有点像。”
“等河南厅的消息过来,我们就能确认他的货车牌照和行驶路线了。”林砚的语气里终于有了一丝轻松,他拿起搪瓷杯,喝了口里面的热水,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王科长,您看,这机器不是不靠谱,只是需要点耐心。以后咱们可以把手工比对和机器结合起来,效率能提高不少。”
王科长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笑着点头:“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活。之前是我老顽固了,以后这机器,还得靠你多教教我们。”
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是河南省厅打来的。林砚赶紧接起:“喂,我是林砚……什么?张磊现在在周口市的一个货运站,开的是蓝色解放牌货车,车牌号豫p-02587?最近半个月去过安徽宿州和江苏徐州?”
宿州和徐州,正是第二、第三个受害者的案发地。
林砚握紧了电话,声音不自觉地提高:“麻烦你们派人盯着他,别打草惊蛇,我们马上过去!”
挂了电话,他转身看向苏晓和王科长,眼神里满是坚定:“张磊的行踪确定了,就在周口。我们现在就跟赵队汇报,申请立刻出发,这次一定要把他抓住!”
苏晓立刻收拾物证箱,王科长则忙着打印张磊的照片和指纹比对报告。技术科的机器还在嗡嗡作响,屏幕上的指纹图案亮得刺眼——那是三个红衣女子用生命留下的最后线索,也是他们跨越三省、追寻数月的正义曙光。
林砚拿起自己的外套,快步走向门口。冬日的寒风从门缝里灌进来,吹得他的衣角翻飞,但他的脚步却异常沉稳。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千里追凶,或许会遇到更多困难,但只要能将凶手绳之以法,告慰受害者的在天之灵,再难也值得。
走到楼梯口时,他想起什么,回头对苏晓说:“你跟李队说一声,我们在周口汇合。另外,让技术科的同志准备好现场勘查工具,万一张磊还有同伙,我们得做好万全准备。”
苏晓点头:“放心吧,我马上联系。”
林砚应了一声,推开省厅的大门,朝着停车场走去。阳光洒在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坚定的屏障,挡在罪恶与安宁之间。千里之外的周口,蓝色的解放牌货车还在等待出发,而正义的车轮,已经朝着那里,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