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箭,名不虚传。”赵佶笑道,“这一箭,抵得上一营雄兵!望你戒骄戒躁,再立新功!”
李三箭勐地立正,胸膛挺得高高的,让那枚金章更加显眼,声音洪亮:“陛下!臣……臣定当苦练箭术,下次给您射个更大的官儿回来!” 他这憨直又带着悍勇的话,引得赵佶和台上将领都不禁莞尔,台下更是响起一片善意的哄笑和叫好声。
紧接着,一个个在战场上闪耀着勇毅与智慧光芒的名字被念响:
“第六军指挥使,张擎!?灵州之战,率先登城,勇不可当!授银制虎贲勋章!”
“监军赞画,文及甫!?于追击西夏国主,深入前线,鼓舞士气,宣讲陛下仁政,瓦解敌心,功在社稷!授?银制云麾勋章!”
“斥候队长,钱老蔫!?多次深入敌后,探查军情,于漠北追击中寻得水源、发现敌踪,功勋卓着!授?铜制忠勇勋章!”
“什长,赵大锤!?作战勇勐,每战必先,负伤不下火线!授?铜制勇士勋章!”
一名名普通或不那么普通的士卒、低阶军官、赞画官,依次上台,从他们至高无上的皇帝手中,接过象征着自己血汗与功绩的荣耀。赵佶每一次亲手佩戴勋章的举动,都引来台下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之声。
看着同袍们胸前那闪耀的金属勋章,台下数万将士的眼神越来越亮,呼吸越来越粗重。不知是谁先喊了出来:
“老子下次也要拿个金的!”
“俺要那个带老虎的!”
“跟着陛下,有仗打,有功立,有荣耀!”
“大宋万胜!陛下万岁!”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士气激昂到了顶点。这不仅仅是一次授勋,更是一次最直接、最有效的动员和激励。它向所有将士宣告:在大宋的军中,无论出身,只论战功!陛下的目光,注视着每一个奋勇杀敌的儿郎!
赵佶看着台下这支士气如虹、对荣誉充满渴望的虎狼之师,心中豪情万丈。有了这支渴望功勋、忠于皇帝的军队,何愁天下不定?何愁霸业不成?阳光照耀在无数崭新的勋章和将士们坚毅的脸庞上,仿佛为大宋的未来,铺就了一条金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