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宋骑天下 > 第189章 均田安民 燕云定基石

第189章 均田安民 燕云定基石(1 / 2)

赵佶深知,土地问题乃万民之本,亦是动荡之源,必须尽快妥善解决。《均田令》刚已制定,对燕云诸路推行《均田令》的加急诏书,便由皇城司亲信快马发往北疆。

幽州府衙政事堂上新任燕山府尹(原幽州)陈知节,召集麾下主要属官及辖下各州县主官,宣谕朝廷《均田令》。堂下,既有从汴京选派而来的年轻干吏,也有留用的原辽国汉官,神色各异。

陈知节展开诏书,朗声道:“陛下有旨,燕云新复,当与民更始。为定民心,固国本,特颁《均田令》。其要如下:

其一,全面清丈各州县田亩,无论官田、民田、隐田、勋田,皆需登记造册,绘制鱼鳞图册,由皇城司、州府、县衙三方存档核验。”

此言一出,堂下一些留用官员脸色微变,彼此交换着眼神。清丈田亩,这是要动很多人的利益了。

陈知节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其二,按现籍户口,计丁授田。凡燕云本土民户,丁男(十六至六十岁)每人授露田(口分田)四十亩,丁女二十亩;家中另有桑田(永业田)二十亩。所授之田,不得买卖,身殁则露田还官。”

一名从汴京来的年轻通判兴奋地低声道:“此乃北魏均田制之遗意,却又更为细致!陛下圣明!”

陈知节微微颔首,接着宣读:“其三,针对新迁移民。凡朝廷招募北迁之民,每户除按丁口授田外,额外增拨荒地二十亩,助其安家,三年内垦荒所得,皆归其所有。”

“其四,各州县需划留部分上等官田,作为‘备荒田’与‘增量田’。备荒田用于应对灾年,增量田则用于日后户籍新增丁口之授田,或后续北迁百姓之安置。此部分田亩,由司农寺直辖,地方州县代管,不得擅动。”

这时,一位留用的原辽国汉官、现任蓟州同知忍不住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谨慎的质疑:“府尹明鉴,此法看似公允。然……燕云之地,历经战乱,户籍散逸,田亩册籍更是混乱。且豪强大户,隐匿田产、人口甚多。若强行清丈,恐……恐生事端啊。”

陈知节看向他,语气平和却坚定:“王同知所虑,朝廷岂会不知?正因混乱,才需厘清!正因隐匿,才需清查!此乃陛下定策,中枢支持。皇城司、监察御史已协同办理,凡阻挠清丈、隐瞒田丁者,无论其昔日身份如何,皆以抗旨论处,严惩不贷!”他顿了顿,声音提高,“同时,陛下亦言,凡积极配合清丈,主动呈报者,其原有田产超出授田标准部分,可按市价由官府赎买,或准其保留部分桑田,以示朝廷宽大。”

一番话,既有雷霆手段,亦有怀柔策略,堂下众人神色凛然,不再多言。

《均田令》很快在烟云十六洲开始了实行,蔚州某县,田间地头几名户部派来的算学博士,在县令、胥吏以及一队宋军士卒的陪同下,正在利用新式的改进的丈量步车、罗盘测量工具清丈土地。周围围了不少当地百姓,既有忐忑的原住民,也有好奇的新移民。

“李老丈,您家原有田三十亩,按新政,您与老伴皆为丁口,可得露田六十亩,家中另有桑田二十亩。您原有田产不足此数,县里已从官田中为您补足,这是新的田契,您收好。”一名胥吏大声对一位白发老农说道,并将一张盖着红印的纸契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