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佒顿了顿,补充道:“再派太医署的人,携带上好药材,立刻赶往清池县,务必治好石锁的伤!其妻王氏,要好生安抚。告诉当地官府,石锁乃有功之臣,朝廷绝不会让他流血又流泪!其日后生计,由地方官府妥善安排,不得再有闪失!”
“老奴明白,这就去安排。”梁师成躬身退下。
皇帝雷霆震怒,彻查老兵受辱案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迅速在朝野上下传开。尤其是皇帝那句“为国流过血的人,不容轻侮!朕的承诺,不是空话!”更是被刻意宣扬出去。
一时间,各地官府闻风而动。原本可能存在的一些对退役官兵抚恤发放拖延、对军属关照不力的情况,被迅速纠正。一些地方上的豪强恶霸,也暂时收敛了气焰,生怕撞到风口浪尖上。
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更是全力运转起来。慕容彦逢与陈过庭都知道,此案已非简单个案,而是陛下整肃吏治、确立新政权威的一次典型示范。三司会审的规格极高,效率也极快。
当郑彪等人被押解至汴京,投入大理寺狱后,面对如山铁证和三司官员冷厉的审问,他们那点可怜的依仗和嚣张气焰瞬间瓦解。郑彪对其当街调戏王氏、殴打折辱石锁的罪行供认不讳,郑胥纵子行凶、贿赂官吏的罪行也被一一查实。清池县令、主簿徇私枉法、包庇恶行的罪证亦是确凿。
最终的判决迅速下达:
郑彪,斩立决!
郑胥,绞监候(秋后处决)!
清池县令、主簿,革职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
一众恶仆,依情节轻重,或流放,或徒刑。
同时,抄没郑家全部家产,除部分补偿石锁及受害者外,其余充公。
判决一出,汴京哗然,随即消息传遍各路州县。所有人都清晰地感受到了来自皇宫大内的、冰冷而坚决的意志。陛下对军功阶层的保护,绝非虚言!任何敢于挑衅这一底线的人,都将付出最惨重的代价!
石锁一案,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涤荡了地方上的一些污浊之气,也让赵佶“言出必行、赏罚分明”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许多军中将士闻之,更是感念圣恩,士气愈发凝聚。
然而,赵佶并未因此感到轻松。他知道,这只是一个被揭露出来的案例,隐藏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里的腌臜事,不知还有多少。吏治的整顿,人心的收服,依然任重道远。
他站在殿外,望着北方,那里是刚刚收复的燕云,也是未来更大风暴可能来袭的方向。
“内不安,何以御外侮……”他低声自语,目光愈发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