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1977年高考又一春 > 第90章 在这里待一辈子

第90章 在这里待一辈子(1 / 2)

一股轰隆隆的剧烈响声震得天动地摇。

胡强和刘喜儿顿时感觉似有天崩地陷的巨浪从天而降,即将把极为渺小的他们吞没。

“这山洪,别怕,胡强哥,是沟里!”她怕胡强吓着,声音带着颤音解释,更像是给自己壮胆。

胡强哪还顾得上害怕!剧烈的震动和那毁天灭地般的巨响,激得他血脉贲张,连脚踝的剧痛都暂时压了下去。他扶着墙,挣扎着用一条腿站起来,使劲踮起右脚,伸长脖子,努力向洞口外不远处的深沟望去——

浑浊的、裹挟着枯枝烂叶和泥石的巨浪,如同一条狂暴的黄色巨龙,咆哮着、翻滚着,以摧枯拉朽之势冲过沟底!巨大的断树根在洪水中沉浮,猛烈撞击着两岸的岩石,溅起一人多高的惨白浪花!洪水奔腾的轰鸣声,震得脚下的土地都在颤抖。

一股难以言喻的痛惜,猛地攫住了胡强的心。

“这么多水……这么多水啊!”他喃喃自语,声音嘶哑,眼睛死死盯着那奔涌而去的黄龙,“就这么……白白流走了?流走了就什么都没了!不就……白瞎了吗!?”

这片十年九旱的黄土塬,沟壑纵横,寸草难生。水!水就是命根子!眼看着足以救活大片庄稼的“宝贝疙瘩水”,就这么狂暴地冲向远方,消失在贫瘠的大地里,胡强觉得心口像被剜掉了一块肉。

“唉,年年不都这样?”刘喜儿叹了口气,语气里是听天认命的麻木。她心思显然没完全在洪水上,刚才搀扶时紧贴着胡强身体的触感,一次次把她拉回那个让她心口堵得喘不过气的画面:村头的老槐树下,胡强哥和那个新来的、扎着两条油亮辫子的北京女知青冯淑琳,有说有笑地一起看书……那画面像根刺,扎在她心尖上,怎么都拔不掉。

“建塘坝!”胡强的声音骤然拔高,斩钉截铁,眼睛在昏暗的窑洞里亮得骇人,紧紧盯着外面汹涌的洪水,“把这水截住!别让这些‘金子’白白淌跑了!”

“塘坝?”刘喜儿回过神,苦笑摇头,“胡强哥,咱这儿缺石头啊!以前不是没想过,垒起来的土坝,一场大雨就冲垮了,白费力气。上回知青们提这事儿,大队书记就说没拖拉机拉石料,弄不来……”

她的声音低了下去,眼神黯淡。她想起来那个说话文绉绉、戴着厚厚眼镜的北京知青小赵,去年冬天修引水渠时,遇上塌方……人就这么埋在了黄土里。一条命,活生生的人,就那么没了……人力?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人力能搬动几座山?

“没石头?那就从外头运!”胡强的语气不容置疑,一股子倔劲冲上来,仿佛忘记了自己的伤脚。他忍着疼,半靠在墙上,用手指在浮土厚厚的地面上用力划拉着:

“你看!咱别硬扛山顶下来的洪峰。就在这山洪的下游,找个地势平缓的岔口……喏,大概就是这儿!”他重重戳了三下地面,划出三条线,“在山上,咱提前开凿三条泄洪渠!把水分流开,别让它们一股脑儿冲一个地方!然后,在这三条渠水流变缓的地方,各修一个大塘坝!”他边说边用力画了三个圈,“洪水大了,走渠!水小了,就存坝里!蓄洪、储水,两不误!”他的手指在地面上勾画着,简陋的草图却勾勒出一个宏大的愿景。

刘喜儿怔怔地看着他在地上画的线和圈,又抬眼看看他因激动而发亮的脸庞。窑洞外的雨声依旧震耳,但似乎被这热烈的构响隔绝开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