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火之后,钢铁获得了新的形态,但也面临着新的考验。秦宇轩在陕东省的权威,通过赵瑞龙一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巩固。然而,他深知,权力的稳固并非终点,而是践行理念、承担责任的新起点。他挥出的下一剑,必须更快、更准、更深。
全省范围内的专项整顿活动,在省纪委和组织部的强力推动下,如同一场无声的疾风,扫过每一个厅局、每一个地市。文件层层传达,会议接连召开,自查自纠、组织谈话、线索摸排……官场上空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肃杀与谨慎。以往某些游走于灰色地带、与商人老板勾肩搭背、对境外背景合作项目审查不严的干部,此刻都收敛了行迹,暗自惴惴。
有人私下抱怨这是“池鱼之殃”,是“秦省长一人遇险,全省干部陪绑”。但更多的明眼人看出,秦宇轩此举,并非挟私报复,而是借势立威,重塑规则。他将自身遭遇的危机,转化为了推动全省政治生态净化的契机。这份魄力与格局,让许多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中间派,开始真正审视这位年轻省长的能量与抱负。
专项整顿是“破”,秦宇轩更看重的是“立”。
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试验区的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在秦宇轩的亲自督导下,省政府出台了极具吸引力的“陕东AI人才十条”和“核心技术攻关扶持计划”,设立了百亿规模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全球顶尖的AI算法专家、国内知名的智能制造企业负责人、嗅觉敏锐的风险投资家,开始频繁出入省政府的大门。
秦宇轩的日程表上,与科学家、企业家的会谈占据了重要位置。他不再仅仅听取宏观汇报,而是深入技术细节、市场前景、政策瓶颈。
在一次与国内某光刻机核心技术团队的座谈会上,领头的科学家抱怨高端研发人才被沿海地区和国外企业高薪挖走,留在陕东的团队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秦宇轩当场指示陪同的省人社厅、教育厅负责人:“人才流失,根子在平台和环境。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给钱给房,更要打造世界级的研发平台,提供‘非对称’的竞争优势。这件事,由省工信厅牵头,一周内拿出一个针对高端科研团队的整体引进和保障方案,要具体到实验室建设、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直接报我。”
他的雷厉风行和对关键问题的精准把握,让在座的科学家们精神为之一振。他们感受到,这位省长不是在做表面文章,而是真正想在陕东这片土地上,培育出科技的参天大树。
然而,改革的道路从不平坦。利益的坚冰,并非一次风暴就能彻底融化。
这天下班后,秦宇轩婉拒了几个应酬,独自在办公室审阅《陕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草案)》。这份草案旨在为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涉及数据确权、隐私保护、平台监管、数字基建等诸多前沿领域,触动了不少传统行业和既有监管部门的奶酪。
方文谦轻轻敲门进来,脸色有些凝重:“省长,刚接到消息,明天上午的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数字经济条例草案,可能不会太顺利。”
“哦?”秦宇轩从文件上抬起头,目光锐利,“具体点。”
“有几个厅局的负责人,私下表达了不同意见。比如,市场监管局的李局,认为草案中对平台经济的监管条款过于宽松,可能引发市场混乱;财政厅的刘厅,则对设立数字经济发展专项基金的财政负担表示担忧,认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应该‘稳’字当头;还有交通、住建等几个传统部门,觉得草案侧重虚拟经济,对实体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及不够……”
秦宇轩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些反对声音,早在他的预料之中。每一项重大改革,都是一次利益的重新分配,必然伴随着阻力。这些厅局负责人,未必是存心与他作对,更多的是出于部门利益、思维惯性或是求稳怕乱的心态。
“还有,”方文谦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我听到一些风声,说……说赵家虽然倒了,但树大根深,一些旧关系网还在。可能有人在背后,有意无意地放大这些不同声音,想给条例的推进制造麻烦,延缓您的施政步伐。”
秦宇轩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淬火之后,果然还有余烬试图复燃,或者,是新的荆棘在试探着生长。
“知道了。”他淡淡地说,“意见不同很正常,关键是要摆在桌面上,用道理和政策说话。至于那些藏在暗处的……”他没有说下去,但眼神中的寒意让方文谦明白,省长对这一切洞若观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