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民心所向(1 / 2)

深秋的榆木,天空湛蓝如洗。示范区新建的市民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问政会\"正在举行。这不是事先安排好的演出,而是秦宇轩坚持要举办的常态化民意沟通活动。

\"秦省长,我们小区停车位严重不足,能不能想办法解决?\"

\"示范区新建的学校什么时候能招生?\"

\"拆迁补偿款什么时候能到位?\"

问题一个接一个,有些甚至相当尖锐。秦宇轩坐在简易的折叠椅上,认真记录着每个问题,时不时与身旁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低声交流。

当一位老人颤巍巍地站起来时,现场安静下来。\"秦省长,我今年七十八了,在榆木住了一辈子。以前这里到处都是煤灰,现在天蓝了,水清了,我替子孙后代谢谢你啊!\"

老人朴实的话语,让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秦宇轩连忙起身扶老人坐下:\"老人家,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这一幕,被现场很多群众用手机记录下来,很快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然而,就在问政会结束后的第二天,一篇题为《作秀还是实干?质疑榆木示范区的'民意秀'》的文章开始在网络上流传。文章质疑问政会是精心编排的\"政治秀\",指责秦宇轩利用民意塑造个人形象。

方文谦拿着打印出来的文章,脸色凝重:\"省长,这明显是有人在带节奏。要不要发个声明澄清?\"

秦宇轩却显得很平静:\"不用急着澄清。既然有人说我们是作秀,那就让事实说话。\"

他做出了一个更大胆的决定:将问政会全程录像在政务平台公开,同时公布所有问题的处理进度和责任人。每个问题的处理结果都要经过当事人签字确认,并在网上公示。

\"我们要做的不是辩解,而是用行动证明。\"在省政府工作会议上,秦宇轩这样说道。

与此同时,他要求各部门建立\"问题销号制\",对群众反映的每个问题都要跟踪到底,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这个做法很快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位曾经在问政会上提出尖锐问题的市民,在看到自己的问题得到解决后,主动在网上发声:\"之前我也怀疑这是作秀,但现在我要说,秦省长是真心为我们办事的!\"

更让人感动的是,一些普通群众开始自发地为示范区说话。在某个网络论坛上,一位网名为\"榆木老居民\"的网友,用大量实地拍摄的照片和详细的数据,系统地反驳了那些不实言论。后来才知道,这位\"榆木老居民\"正是秦子健的同学父亲。

\"爸,李叔叔说,他不能看着有人污蔑真正为老百姓办事的干部。\"秦子健在饭桌上说起这件事时,语气中带着自豪。

苏晓棠给丈夫盛了碗汤,微笑着说:\"看来,真诚真的能打动人心。\"

然而,考验还在继续。一周后,省纪委收到匿名举报,称示范区建设中存在重大违规问题,要求立即停止所有项目进行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