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让秦宇轩豁然开朗。第二天,他做出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主动邀请媒体和专家学者,对示范区进行\"挑刺式\"调研。
\"我们要敢于直面问题,听取不同声音。\"在筹备会上,秦宇轩对团队成员说,\"真正的自信,不是听不得批评,而是能在批评中不断完善。\"
调研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令很多人意外的是,秦宇轩不仅安排参观示范区的亮点工程,还特意带专家们去看还存在问题的区域,听取他们的改进建议。
一位资深经济学家在考察后感叹:\"我参加过很多地方的调研,但像这样主动亮短板、求指教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秦宇轩宣布成立\"示范区建设监督委员会\",邀请媒体代表、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参加,对示范区各项工作进行常态化监督。
这个举措,让之前的种种非议不攻自破。
晚上,秦子健兴奋地对父亲说:\"爸,今天那个同学的家长在群里道歉了,说他之前了解不够全面。\"
秦宇轩摸摸儿子的头:\"你要记住,面对误解,最好的方式不是争吵,而是用行动证明自己。\"
夜深人静,秦宇轩在书房审阅文件。桌上放着子健的获奖作文,旁边是最新的示范区进展报告。这两份看似不相干的文件,此刻却仿佛在对话。
苏晓棠轻轻推门进来,放下一杯热茶。\"还在忙?\"
\"我在想,\"秦宇轩抬头,\"也许我们该换个思路。不仅要让专家来'挑刺',还应该让更多普通群众了解示范区在做什么。\"
\"比如?\"
\"比如定期举办'开放日',让市民亲自来看、来问、来监督。\"
苏晓棠笑了:\"这个主意好。让阳光照进来,阴影自然就无处藏身了。\"
窗外,月色如水。秦宇轩知道,前路依然不会平坦,但他已经找到了最有力的武器——透明和真诚。这盏灯,不仅能照亮前行的路,也能让暗流无所遁形。
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新的挑战,也必将接踵而至。但此刻的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从容。因为他知道,只要心中装着百姓,脚下踩着实地,再大的风浪也终将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