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寒门的仕途传奇 > 第289章 浑水与真金

第289章 浑水与真金(1 / 2)

翌日清晨,暴雨洗刷过的省会城市空气格外清新,但陕重集团重组评审会的现场,气氛却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会场设在省国资委大楼最大的会议室,破例向媒体和职工代表开放。主席台正上方悬挂着“公开、公平、公正”的红色条幅,台下前三排坐着由三十名不同工龄、岗位的职工组成的评审团,他们胸前挂着统一的证件,神色严肃。后排则是各家入围企业的代表、媒体记者,以及相关部门的观察员。省纪检组的两位同志坐在会场角落,面前摊开着笔记本,如同沉默的裁判。

秦宇轩和周亦菲坐在主席台一侧,主持评审的是省国资委主任。

会议开始,按照抽签顺序,企业依次上台陈述方案并接受询问。

首先上台的是本省的东风机械。他们的董事长王天宏西装革履,发言慷慨激昂,重点渲染了“零裁员、稳就业”的社会责任,以及依托本地优势、实现平稳过渡的可行性。他甚至在ppt上展示了为陕重职工规划的美好生活蓝图,引得台下部分老职工频频点头。

轮到职工评审团提问时,一位年轻的技术员拿起话筒:“王董,您的方案承诺零裁员,但同时也提到要通过‘自然减员’和‘内部优化’来提升效率。请问具体如何操作?是否意味着变相的岗位削减或薪资冻结?”

王天宏显然有所准备,笑着回答:“这位小同志问得好。我们强调的是不主动辞退任何一名愿意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员工。自然减员是客观规律,空出的岗位我们会优先内部竞聘,同时加大培训投入,帮助员工技能升级,适应新岗位的要求。至于薪资,我们承诺的10%上浮是基准线,效益好了,还会更高!”

回答看似滴水不漏,但台下一些敏锐的人,包括秦宇轩,都听出了其中的模糊性。“内部优化”和“自然减员”是极易操作的空间。

接下来是几家实力稍逊的企业,陈述中规中矩。

压轴出场的是华远重工。他们的代表团由一位四十多岁、气质干练的女副总裁带队。她没有过多渲染情怀,而是直接切入技术核心,用详实的数据和清晰的逻辑,展示了如何将陕重现有的重型机械制造基础,与华远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的技术优势结合。

“我们不是来简单接手一个工厂,”女副总裁语气坚定,“我们是来共同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关于员工安置,我们承诺,所有愿意接受转岗培训的员工,保证安排不低于原待遇的新岗位。我们投入的二十亿中,有专门用于员工技能重塑的‘新动能培训基金’。”她随即展示了详细的培训计划、课程设置以及与国内顶尖技工院校的合作协议。

当她提到“老铸造车间将改造为工业遗址博物馆和技能培训中心,成为陕重精神与新技术的连接点”时,台下不少老职工,尤其是从铸造车间出来的老师傅,眼神明显亮了起来。

提问环节,张师傅站了起来,他没有问技术,而是看着那位女副总裁,声音有些沙哑:“领导,你们华远是大企业,见过大世面。我就问一句,你们真的看得上我们这些老陕重的手艺?不会觉得我们……是包袱?”

女副总裁微微躬身,态度诚恳:“老师傅,手艺和经验是无价的。我们华远看中的,正是陕重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技术底蕴和产业工人队伍。现代化的生产线需要人操作,智能化的设备需要人维护,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更需要老师傅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我们看来,陕重最宝贵的资产,不是土地,不是厂房,而是在座的各位!”

这番话掷地有声,会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然而,就在评审会按部就班进行时,场外的暗流开始涌动。

中午休会期间,一些印有“华远重工越南项目黑幕”、“国资流失、谁之过?”等耸动标题的传单,开始在一些职工聚集的餐厅、小卖部门口出现。网络上,也开始出现一些匿名的、情绪化的帖子,质疑华远重工的背景和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