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年 9 月 1 日,陕南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去。秦岭余脉的丝丝凉意,悄然漫过康南县委县政府大楼的红墙,门前的石阶也被浸得微微湿润。
墙面上残留的浅褐色水痕格外刺目——三天前,安康那场特大洪水刚刚过境,水汽夹杂着泥土的气息,依旧在空气中弥漫,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灾难的痕迹。
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全员到岗。办公电话的铃声与抱着文件匆匆奔走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比往日更添了几分紧迫感。
洪水后的救灾安置、重建筹备工作,像沉重的巨石一样压在每个人的心头。干部们的脸上,虽难掩疲惫,却又透着对新方向的期待。
康安市委组织部部长李伟走在最前面,他的身后,跟着三位新班子成员:新任县委书记陈磊、县委副书记赵峰,以及提名代理县长的秦宇轩。
四人穿过走廊时,沿途的干部纷纷驻足问好。他们目光里,除了对新领导的好奇,更多的是灾后对“领头人”的迫切期盼。秦宇轩一边点头回应,一边暗自思忖:康南既要扛住重建的巨大压力,又要谋求发展,干部队伍的精气神,恐怕就是破局的关键所在。
三楼的中型会议室里,县四套班子已经按照位次坐齐。
主位旁留给了李伟。
左侧第一个留给了新任书记陈磊,再依次是县委常委。
右侧第一个是新任代理县长秦宇轩,再依次是人大班子。
后排则是县政府成员及政协成员。
常务副县长周建斌的指尖无意识地转动着钢笔,目光沉凝;
分管工业的副县长赵强则反复摩挲着杯沿,他的视线总是飘向窗外,他分管的水利、工业,工厂在洪水中垮了大半,眼乎是漠不关心的样子。
李伟拿起第一份红色的任命文件,指尖轻轻敲击着纸面,声音沉稳而有力:“任命陈磊同志为中共康南县委书记,主持全面工作。康南正处在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市委盼你牵头稳住局面。”
陈磊起身鞠躬,目光扫过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