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清晨,夏末的风裹着玉米的甜香掠过临溪县望溪村。秦宇轩背着帆布包站在村活动室门口,目光落在窗内——帮办员小杨正握着老人的手,教他点击鼠标查询补贴;村会计老陈趴在桌上,仔细把李大爷那本画满箭头的笔记本,塞进贴有“学习范本”标签的抽屉。
两个月的巡回指导,终于要在今天画上句点。
“秦主任,这是咱们的成果汇总表,您看看。”县企办主任陆峰快步走来,手里的报表字迹工整,边角用订书钉仔细固定。秦宇轩接过来,目光扫过一行行数据:系统使用率从30%跃升至92%,8月补贴发放零差错,“漫画政策手册”累计翻印3次,村民反馈表里“方便”“贴心”的评价占了九成以上。
“老陈他们学得利索,村民也愿意用,比预期还顺利。”陆峰的语气里满是欣慰。秦宇轩指尖拂过报表上的红圈标记,心里踏实得像落了地的石子:“后续系统维护、政策更新有问题,随时打我电话。”他拍了拍陆峰的肩膀,转身走向村口的班车。
车窗外,金黄的玉米地连绵成片,望溪村的炊烟在晨雾里袅袅升起。秦宇轩翻开《巡回指导日志》,最后一页写着“临溪收尾:问题清零,经验成型”,字迹被阳光晒得温暖。
同一时刻,三百公里外的安泽县政务大厅,赵科正盯着“统一申报平台”的后台数据。屏幕上,企业申报完成量的曲线一路攀升,旁边的“投诉记录”栏里,刺眼的红色数字早已变成“0”。
“赵老师,这平台真是帮了大忙!”县工信局局长季桐端着杯热茶走来,脸上的愁容早已消散,“昨天有企业老板说,以前跑三天的事,现在十分钟搞定,非要请咱们吃饭呢。”
赵科笑着摆手:“是你们肯打破部门壁垒,数据共享才能推得这么顺。”他点开“平台使用指南”的文档,确认最后一处修改痕迹,然后关掉电脑。背包里,那份画了无数次的“数据共享流程图”,被叠在最显眼的位置——那是两个通宵熬红的眼睛,换来的基层效率密码。
平山县的纺织厂车间里,机器轰鸣声比往日更轻快。孙工蹲在最后一台织布机旁,调试完采集器的参数,屏幕上立刻跳出稳定的生产数据。20台老旧设备全装上了定制接口,废品率从12%稳稳降到4%以下,车间墙上的“生产效率表”,红色箭头一路向上。
“孙老师,以后咱们也是‘信息化工厂’了!”厂长苏哲搓着手,笑得合不拢嘴,“财务刚算完账,这个月多赚了五万块,全靠你这‘神器’。”
孙工把《设备维护手册》递给他,手册上用红笔圈出日常保养的重点:“按上面的步骤来,采集器能用三年。有故障打手册上的电话,厂家24小时响应。”他站起身,望了一眼窗外,阳光透过厂房的玻璃窗,在机器上洒下细碎的光斑。
8月31日下午三点,秦宇轩、赵科、孙工三人在省委大楼前相遇。三个帆布包都鼓鼓囊囊,秦宇轩的包里塞着村民的手写感谢信,赵科的装着企业送来的锦旗照片,孙工的则是厚厚一摞设备改造参数表。
“可算凑齐了!”赵科拍了拍两人的背包,“我这包现在沉得很,全是‘宝贝’。”孙工笑着点头,指尖拂过包上的磨痕——这痕迹里,藏着车间的机油味,也藏着基层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