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双界封神:梵天与盘古的遗钥 > 第106章 认知重构与初试锋芒

第106章 认知重构与初试锋芒(1 / 2)

“咚…咚…咚…”

沉稳而有力的内在脉动,如同唤醒沉睡大地的春雷,在林守心意识的最深处持续回响。这不再是濒死边缘的微弱摇曳,而是生命本源重新占据主导、秩序重建的宣告。伴随这脉动,他的感知如同解冻的江河,从一片绝对黑暗与沉寂的冰封中,开始缓慢而坚定地向外延伸、苏醒。

首先恢复的,并非视觉或听觉,而是一种更加本质的“存在感”。他重新“感觉”到了自己——不是那个需要刻意去“界定”的“我”,而是如同呼吸般自然存在的“在”。他的身体,不再是需要费力维持的、布满裂痕的容器,而是化为了这片新生“存在”的自然延伸,每一寸血肉,每一缕魂光,都与那胸膛深处稳定脉动着的混沌火苗紧密相连,浑然一体。

随之而来的,是如同潮水般涌来的、经过“归零”洗礼后重塑的认知。

他“看”到的世界,与沉睡之前已然不同。

无需刻意催动神念,周围万灵养魂阵的构造、能量的流转轨迹、星力的垂落角度、地脉生机的涌动、乃至遥远之处汇聚而来的、丝丝缕缕的众生信念……所有这些信息,都如同掌上观纹,自然而然地呈现在他的感知之中。它们不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动态的“整体”。

他看到了星力如何被阵法转化,如何与地脉生机交融,又如何被那汇聚而来的信念之力“赋意”,最终化作滋养他本源的温和雨露。他看到了阵法之外,昆仑山残破却坚韧的灵脉,如同受伤巨兽的血管,仍在缓慢而顽强地自我修复。他的感知甚至穿透了层层虚空,隐约触摸到了遥远梵界须弥山传来的、与之同源却又属性各异的支撑力量。

这是一种超越了感官界限的“全息感知”,是基于对“混沌”本质更深层次理解后,自然而然获得的能力。混沌包容万有,而他此刻,正初步学会如何以“混沌”的视角,去“阅读”这个世界。

紧接着,是对于自身力量的全新理解。

那枚曾经布满裂痕、光芒黯淡的种子印记,此刻在他内在的“视野”中,已然模样大变。它不再是悬浮于胸膛的异物,而是化作了与他整个生命核心完全融合的、一个微缩的、缓缓旋转的“混沌漩涡”。漩涡的核心,便是那稳定脉动着的、蕴含着“界定”权柄与无数“意义”星辰的混沌火苗。

之前的混沌本源,更像是一种需要引导和控制的强大能量。而此刻,这混沌漩涡就是他本身,他就是这混沌的具象化。意念所至,无需复杂的法诀与蓄力,便可引动漩涡流转,自然而然地产生种种玄妙。

他心念微动,一丝微弱到几乎无法察觉的混沌意韵自漩涡中分离,如同无形的触手,轻轻“触碰”了一下身旁莲台流转的一缕星辉。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缕原本按照固定轨迹运行的星辉,在他的“触碰”下,其内部蕴含的“刚猛”、“穿透”的特性被瞬间“界定”得更加凝聚、精纯,甚至带上了一丝微弱的“破邪”真意,虽然效果转瞬即逝,却清晰地展示了这种无需转化、直接“定义”能量特性的能力。

他又尝试引动一丝轮回真意,目标是他身下莲台边缘一株因阵法滋养而新生的、脆弱的灵菌。意念流转间,那灵菌的生长周期被极其轻微地加速,又在即将过度消耗自身本源前被及时中止。这是一种更加精细、更加顺应“过程”本身韵律的干预,而非粗暴地催生或逆转。

他的力量,在经历了“归零”的终极考验后,褪去了之前的些许青涩与刚猛,变得更加内敛、精微,直指法则本源。如同一位匠人,从挥舞重锤的阶段,进入了拈针绣花的境界。

就在他沉浸于这种认知重构与力量新生的奇妙体验中时,一股极其细微、却带着尖锐“不谐”感的波动,如同平静湖面投入的一颗石子,猛地闯入了他的全息感知网络。

波动源头,位于昆仑山外围,靠近原本护山大阵一处旧伤未愈的节点附近。那里,一小片区域的空间结构正发生着极其不稳定的畸变,一道细如发丝、却散发着混乱与割裂意韵的“空间褶皱”正在悄然形成,并开始缓慢地吞噬、湮灭周围的灵气与物质!

这不是攻击,更像是世界本身的一道“伤口”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恶化。或许是三年前大战遗留的法则创伤,或许是终末之力残余的隐性侵蚀,也或许是……某种未知存在的试探。

这股波动的性质,与之前终末之核那种充满主动恶意的寂灭截然不同,它更加“被动”,更加“自然”,仿佛是世界运行中产生的某种“错误代码”,但其破坏性却毋庸置疑。若任由其发展,这道空间褶皱很可能演变为一个持续扩大的“法则漏洞”,最终危及整个昆仑山防护体系的稳定!

几乎在这股“不谐”波动被感知到的瞬间,林守心的身体先于意识做出了反应。

他没有睁眼,没有起身,甚至没有刻意去调动力量。仅仅是心念一转,体内那缓缓旋转的混沌漩涡,其边缘分离出一缕比之前试探星辉时更加凝练的混沌意韵,无视了空间的阻隔,如同精准投放的修复程序,瞬间跨越遥远距离,直接降临在那道正在形成的空间褶皱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