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极西绝域与遗忘之墟(1 / 2)

“玄梵守护同盟”于昆仑废墟之上宣告成立,那由双钥之力凝聚的徽记虚影,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深深植入了所有与会者的心中。然而,盟约的墨迹未干,现实的阴影已然迫近。卡尔基与其寂灭使徒的威胁,如同悬顶之剑,令初生的同盟无法有丝毫喘息。

盟议会第一次紧急会议随即在残存的玉虚宫偏殿(临时清理而出)召开。与会者除了林风、阿瑜陀及各方核心代表外,还包括了一些专精卜算、勘探与古籍研究的修士与梵行者。

“根据东海之战后,各方汇集的情报,以及多位占卜道友以寿元为代价进行的推演,”负责情报汇总的明镜道人,指着以法力幻化出的玄界堪舆图,语气沉重,“那寂灭气息的源头,虽飘忽不定,但其最浓烈、最古老的痕迹,隐隐指向玄界极西之地——那片被上古先民称为‘万山祖源’,又被后世视为‘生灵禁区’的不灭昆仑(注:非玉虚宫昆仑山,乃更古老庞大的西部山脉总称)深处。”

“不灭昆仑?”一位来自蓬莱、精通上古地理的鹤发老仙眉头紧锁,“传说那里是盘古大神脊梁所化最核心的一段,山脉连绵无尽,高可擎天,深处更有太古遗留的混沌瘴气与破碎的先天禁制,环境之恶劣,远超东海。且自上古神战之后,便少有生灵能深入其核心区域,相关信息早已断绝。”

另一位地府判官补充道:“幽冥卷宗亦有零星记载,称极西之地有‘归墟之隙’,乃天地间自然形成的、通往‘永寂’的裂缝,寻常亡魂靠近便会彻底消散。如今看来,恐怕与那卡尔基的寂灭之力有所关联。”

线索指向明确,却也伴随着巨大的未知与风险。

“无论如何,必须前去查探。”林风目光坚定,看向堪舆图上那片被迷雾笼罩的西部区域,“卡尔基在东海只是试探,其真正根基或图谋,很可能就在彼处。被动等待,只会让他准备得更加充分。”

阿瑜陀点头表示同意,但他看向林风,眼中带着一丝忧虑:“我需即刻返回梵界一趟。同盟初立,梵界内部尚需协调,尤其是须弥山的态度以及可能潜藏的、如罗睺残部般的隐患,必须尽快处理,稳固后方。此次极西之行,我恐无法与你同行。”

林风理解阿瑜陀的处境,双界同盟非一日之功,梵界的事务同样至关重要。他拍了拍阿瑜陀的肩膀:“放心,后方交给你。极西之地,我先行探路。若有发现,随时通过双钥联系。”

事不宜迟,决议迅速达成:由林风率领一支精干的小队,即刻出发,前往极西不灭昆仑深处进行初步侦查。阿瑜陀返回梵界,统筹同盟在梵界的事务,并设法从梵界古籍中寻找更多关于“终末”与“寂灭”的记载。同盟本部则全力运转,加快整合力量,建立通讯与支援体系。

没有盛大的送行仪式,只有简单的告别与沉重的嘱托。

林风挑选的队员不多,但皆为精锐:熟悉玄界山川地理、擅长阵法与规避禁制的蓬莱老仙云矶子;感知敏锐、尤擅追踪气息异变的蜀山剑修凌清音;以及两位来自天庭、精通合击之术且悍不畏死的金甲神将。五人小队,目标小,机动性强。

借助同盟初步建立的、依托稳定晶壁节点的短程传送阵,林风一行人节省了大量赶路时间,直接抵达了玄界西部边缘。一出传送阵,眼前的景象便让众人心头一凛。

与东部、中部灵气虽衰败却犹存生机不同,这里的天地仿佛被抽干了色彩。天空是永恒的灰黄色,仿佛积压着万古不化的尘埃。大地干裂,植被稀疏,仅存的树木也扭曲如鬼爪,透着一种顽强的死寂。空气中弥漫着稀薄而狂躁的灵气,更深处,则隐隐传来令灵魂感到压抑的、与东海同源却更加古老磅礴的寂灭意韵。

“此地灵机已近乎断绝,法则亦显混乱,诸位务必紧跟老夫,切勿随意触碰任何看似异常之物。”云矶子手持一方古朴罗盘,神情凝重地在前引路。

凌清音则闭目感应片刻,指向西北方向:“那股令人不适的‘空寂’感,主要来自那个方向,而且……似乎有某种规律性的‘波动’。”

一行人隐匿气息,如同灰色的影子,在荒凉死寂的山峦间穿行。越往深处,环境越发恶劣。混沌的能量乱流如同无形的刀刃,不时从虚空裂隙中窜出;脚下的大地时而坚硬如铁,时而松软如沼泽,仿佛地质结构都已变得极不稳定。更令人心悸的是,偶尔能看到一些巨大的、如同被某种无法理解的力量瞬间“抹除”了一部分的古老山体,断面光滑如镜,残留着精纯的寂灭气息。

沿途,他们也发现了一些早已废弃不知多少万年的上古遗迹残骸,风格与现今玄界迥异,似乎属于某个早已湮灭的文明。

连续数日的艰难跋涉后,根据凌清音的感应与云矶子对古老星象的推算,他们抵达了一片更加诡异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