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哥,你务必小心。”朱标又细细叮嘱,语气里满是担忧,“父皇为保此画安全,特意从锦衣卫中挑选了四名精通水性、武功高强的好手随行,他们会寸步不离跟在你身边,即是保护你,也是为了护着画轴。不过海路艰险,倭寇狡诈,凡事还需你多斟酌。”
高阳秋点头应下,随即从怀中取出一个透明的袋子。
这袋子正是高阳秋从现代带来的隔水密封袋。
他小心翼翼地将裹着绫子的画轴放入袋中,拉上拉链,袋口严丝合缝,即便不慎落水,也能保证画轴不受潮。
朱标见状,又转向朱棣与朱樉,语气陡然变得严肃,带着太子的威仪:“老二,老四!父皇命你们领兵出征,除了平定倭患,还有一项要务——务必护好秋哥与这幅画。若画有半分差池,你们二人提头来见!”
“臣弟遵旨!”朱棣与朱樉齐声应道。
他们当然知晓朱雄英的这幅周岁画对大明的重要性,更明白高阳秋的“特殊”。
虽然他们清楚高阳秋并非真有“法力”,所谓“国师”不过是朱元璋为安定军心设下的“幌子”,但只要高阳秋这个大明国师在这次的行军中,众将士们便军心所向,对于胜算而言更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此时,码头上的号角声响起,悠长而嘹亮,提醒着将士们启航的时刻已到。
高阳秋将密封好的画轴贴身收好,朱棣与朱樉也各自翻身上马,准备登船。
岸边的将士们再次高呼起来,声音里满是振奋。
他们虽不知画的秘密,却都知晓随行的“国师大人”乃是神仙中人。
此前就已经有一些高阳秋的事迹在军营中流传来着,不少人都听说过,说是能够治好刀枪箭伤的那些上好神药,都是国师拿出来的,那些神药甚至能让原本需要半月才能愈合的伤口短短几日便结痂。
还有人传过,说国师还拿出了一种神药,甚至连那些受伤发烧到濒死的将士们都能救得回来。
这些事儿当然也不是凭空瞎传的,而是有征西大军和征南大军那边回来的将士们传出来的。
因此,自从知道国师大人这次会随军出征倭国,将士们那是个个信心百倍。他们只觉得,自己这帮出征之人有神仙庇佑,此次出征定能旗开得胜。
“太子殿下,臣等告辞!”
在码头边,高阳秋、朱棣与朱樉三人非常正式地向朱标拱手行礼,随后转身,踏着木板向战船走去。
在他们登上主舰的甲板后,身后的将士们也陆续登船,甲胄摩擦声、脚步声、船桨入水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雄浑的出征乐章。
朱标站在码头上,望着渐渐驶离的战船,直到船帆在天际线处变成一个个小黑点,才缓缓收回目光,带着随行之人朝着应天府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