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获得了趁手的工具之后,接下来的几日里,高阳秋便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领路人,带着徐达本部的将士们与王保保麾下的士卒一同踏上了寻找煤矿的征程。
众人穿梭于山林之间,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蕴藏着煤矿的地方。他们时而在陡峭的山坡上艰难攀爬,时而在幽深的山谷中仔细探寻,每一寸土地都被他们用目光反复丈量。
而在这寻找煤矿的过程中,王保保也没闲着。
他似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借口,趁机与徐达这边儿产生了好几次摩擦。
借此机会,王保保迅速向北元朝廷发去了多份战况汇报。
这几份战况汇报主要就表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大明的抵御如同犹如汹涌的潮水,势不可挡。
他详细描述了与徐达部交锋的每一次场景,本部在战斗中如何落入下风,士兵们如何奋勇抵抗却依旧难以扭转局势。
其实,这一切都是王保保故意为之。
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让北元朝廷知道前线的不易。
说起当初他要举兵复仇的时候,元廷不少人都站出来阻止他。
那些人当时在朝堂之上争论不休,言辞激烈。有人摇头叹息,认为这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战争;有人则言辞犀利,指责他是在自寻死路。
其实大明日渐强盛谁都看得出来,能在元廷混到一定地位的,没有一个是傻子。
因此,他们心里都清楚,大明的实力就像一座正在崛起的高山,难以撼动。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元廷的官员们都是极富极贵已久。他们住在奢华的府邸之中,享受着山珍海味,身边美女如云。
他们更多是想要保存家族的实力和自家的荣华富贵,对于再次攻城略地,其实已经没有多少欲望了。他们害怕战争会让自己的家族陷入危险,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
因此,王保保能带兵出征,当时还是靠着贿赂元帝脱古思帖木儿身边的大太监总管以及北元丞相失烈门这俩人,才得以让事情有了转机。
事情说起来也听狗血的,作为二代汾阳王的王保保,如果换成之前元廷退会草原前,他出征也就是一个请示的事情。
可等他假死脱身后再回到元廷,他的处境可就和之前截然不同了。
如果不是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秘密地拜访了这两位关键人物,并言辞恳切地许下了许多承诺。估计大太监总管和丞相失烈门都不可能在元帝面前为他说不少好话。
也正是凭借这俩目前在元帝面前最有分量人的相劝,元帝这才同意让王保保带兵出征。
至于王保保出征带的这些兵,都是之前他的旧部。
这些士兵们跟随他多年,对他忠心耿耿。虽然人数并不多,只有五万多人,但每一个人都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顽强的意志。
北元朝廷的想法是,王保保如果能打得过大明,或者是王保保能够攻占到大明的领土,对于整个北元自然是最好不过。那将意味着北元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能够在乱世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可如果王保保达不到这一目的,其实对于北元整体来讲也无伤大雅,大不了就是相当于让王保保戍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