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父子论“商”(1 / 2)

对于朱元璋突然提起之前重农抑商的国策,朱标一时语塞。

他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父皇这是何意?难道要改变他自己定下的制度?

脑海里翻腾许久,朱标才谨慎地组织着措辞,给了朱元璋一个他认为稳妥的答案:

“爹,儿子以为,历朝历代皆以农为本,这是千古不易之理。

毕竟,民以食为天,粮食才是一个王朝的根本,我大明亦不例外。

所以您重农,便是重视我大明的根基,这点绝对是对的,无可厚非!”

朱标顿了顿,见朱元璋神色平静,便继续说道:

“至于抑商,儿子觉得也不能简单地称之为错。

毕竟就像您常说的,商人本质上多是投机取巧之辈,他们不事生产,不耕不织,只凭着低买高卖、巧舌如簧便能赚取大量财货,甚至富可敌国。

这种人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任由商业无序发展,商人势力坐大,必然会兼并土地,盘剥百姓,长此以往,定会动摇国本,引起社会动荡!

所以,综合以上观点,儿子觉得,咱们大明重农没问题,抑商以稳固统治,也没什么问题。”

朱元璋听完,脸上露出一丝几不可察的笑容。

若是换成几个月前,那个尚未接触过高阳秋和现代事物的朱元璋,在听到朱标这番话,定会大大夸奖他一番,觉得他深得治国精髓。

在封建古代王朝,农业确实是根本。

老百姓只要能吃得饱饭,有口安稳日子过,基本就不会铤而走险,国家也就相对安定。

而如今,他朱元璋的大明,已经有了高阳秋从后世带来的玉米、红薯、土豆这些高产作物,推广开来,他根本不发愁大明百姓吃不饱饭,更不发愁大明达不到历史上记载的那些所谓“某某之治”!

毕竟,那些所谓的“治世”,其核心不就是让老百姓能勉强糊口,不至于饿死吗?

可现在,朱元璋发愁的是这个吗?

他根本一点都不愁好吧!

他现在的目光,已经远远超越了这小农经济的局限,放眼到了更广阔的“天下”!

这个天下,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下,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大明疆域这一小方世界。

再加上,朱元璋自己也亲身体验过现代社会的繁华与便利,见识过商业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所以,他现在对于朱标这番基于传统儒家思想的观点,并不完全认同。

这段时间,朱元璋就一直在琢磨商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