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朱元璋和高阳秋在对面的椅子上坐定,朱元璋清了清嗓子,神色变得严肃起来,问出了他此刻最关心的事情:
“秋啊,你给咱说说,之前你提过的那个欲要收购的钢铁厂,现在是什么情况了?都办妥了吗?”
高阳秋闻言,也收起了轻松的神色,认真回道:“叔,钢铁厂那边进展很顺利。对方林氏父子已经同意了我们的收购方案,目前正在走破产清算的最后流程,清理一些债权债务。我们已经按照协议支付了定金。等他们那边把所有手续都办妥,没有遗留问题后,咱们就可以全面接手了。预计最多再有半个月,就能彻底尘埃落定。”
“好!好!好!”听高阳秋说钢铁厂的收购即将走完流程,朱元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有了这钢铁厂,咱们大明的兵器、农具,乃至你说的各种‘奇技淫巧’,就都有了坚实的根基!”
接着,他转头看向朱标,问道:“标儿,咱让你在民间网罗那些懂‘格物致知’的奇人异士,现在是什么情况了?可曾有什么收获?”
闻言,朱标强压下情绪,正襟危坐,恭声回禀道:
“父皇,儿臣早在半月前便已已下令各地官府,让其从民间广泛招募各行各业有特殊技艺或奇思妙想的人才,目前已招募到各类工匠、技师、算师等共计四百余人。
只不过其中有些人因路途遥远,且不少地方道路崎岖难行,至今尚未能抵达应天。
目前,已有一百余人顺利抵达,儿臣已将他们安置在城东的旧军营,并给他们配备了人手和物料,让他们先自行研究一些课题。”
“唔!”朱元璋点了点头,对于这个进度,他基本还算满意。
而相对朱元璋的满意,高阳秋听到朱标提及“道路不好走”,他心中猛地一动。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跟大明这边接触了快四个月,好像光是给大明提供物资和想法了。
似乎,自己一直都忘了跟他们说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建设理念,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而修路最关键的材料之一——水泥,这个东西自己好像也完全忘了给大明这边介绍!
高阳秋暗自拍了拍额头,心想:真是忙昏头了!这么重要的东西都能忘!
他记得曾在一些资料上看到过,中国古代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有类似水泥的“糯米灰浆”应用,虽然成分和工艺不同,但原理有相通之处。
“按照目前大明的工业水平和工匠的智慧,”高阳秋在心中盘算着,“只要有准确的配方和烧制方法,制造出性能稳定的水泥,应该并不是什么难事儿!有了水泥,再加上钢铁,那无论是修路,亦或者是建桥、或建造城墙等等,效率都能大大提高啊!这对于大明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可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啊!”
想到这里,高阳秋觉得,此时是时候把水泥这个“压箱底”的绝活给大明补上了!